水厂供水、管线漏水事故中的认识
■余 磊
10月31日和11月14日,水厂进、配水管线先后发生两次漏水事故,威胁到水厂、电厂的正常生产运行,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及经济损失。在事故抢险结束后,水厂组织全体运行人员展开事故分析总结会,查找、反省水厂管线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总结教训、积累经验。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出水厂管线巡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水厂管线巡护班事故应急处理经验欠缺,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没有发挥出事故处理的“主力军”作用,在抢修工作中常处于被动状态。
2.管线巡护人员对《水厂进配水管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实际操作、演练还不到位,在事故处理现场工作中表现较为慌乱。
3.管线巡护人员对水厂供水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跟踪处理,主要体现在对管线设备、设施缺陷的维修、改造监督不到位,导致在事故抢修过程中因设备缺陷问题影响了抢修进度。
4.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与检修队的配合工作在小的方面还不能紧密衔接,导致有些工作滞后、拖延。
通过这两次管道漏水事故我们认识到:
1.管线巡护工作绝对不能有侥幸心理、投机心理,而应该从细微处入手,把管线巡护工作做到细处、做到实处。
2.在管线巡护检查工作中应不断修订、完善各种类型的事故预案,经常进行事故演练,增强巡护人员对各类漏水事故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事故抢修效率,减少因漏水事故造成的损失,节省抢修费用。
3.在巡检中发现的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隐患及缺陷应该及时统计上报,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处理,绝不拖延,以避免造成更大的事故和损失。
4.管线巡护人员应强化供水管线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巡护检查的层次。
5.应结合水厂进、配水管线运行实际,提高管线巡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及事故抢险操作能力,掌握管线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保养知识以及大修、小修内容。
6.按照供水管线设备、设施的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设备检修维护计划,定期对各类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减少设备隐患的产生。
7.加强管线巡护班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管线巡护管理工作内容及工作考核内容,严格监督,层层把关,坚决消除消极怠工现象。在事故处理中合理安排班组内的人员分工、配置,提高事故抢修工作效率。
8.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实施水厂管线巡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及步骤,做好管线巡护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