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工业发展评述

中国工业发展评述

时间:2023-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企业既没有丝毫的技术能力,也缺乏创新的基础、能力和意识。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是以实现传统的工业化为目标。这也使得中国产业的业态变迁与演化常常受制于人,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强大的传统业态会延缓新业态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传统业态的历史较短,这为新业态的持续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传统小手工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也带来了非常强大的改革阻力。传统的势力阻碍着机器在中国的使用,即使到了洋务运动时期,华东地区还发生过乡绅官吏从外国人那里购买铁路,并将其销毁的事件。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体制与思想模式都倾向于拒绝接受新事物——机械与人工动力。只有部分开明的官员和乡绅能够接受和采纳西方国家所建造的机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纺纱、面粉为主的中国近代工业,但其中几乎没有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的身影。中国企业既没有丝毫的技术能力,也缺乏创新的基础、能力和意识。从洋务运动开始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某几个发达的内陆城市。在大部分的内陆地区,小手工业仍然是主流的产业形态,机械化的工厂生产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很小。直到辛亥革命成功之后,资产阶级才作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开始影响国家的政策导向。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已经自顾不暇,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控制,让中国的工业发展获得了一段短暂而宝贵的黄金发展期。

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侵略,再加上当时中国国内派系林立,彼此之间混战不休,缺乏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非常缓慢,时不时地陷入停滞阶段。

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战争的深入、全国抗战的兴起,中国已经建立的工业体系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八年抗战胜利后不久,解放战争的出现又导致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拖延。因此,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由于缺乏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一些传统产业中尽管出现了以机械、蒸汽机为代表的新业态,但是新业态的发展却极度曲折。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恰好相反,新业态并未完全取代传统业态,而是出现了新旧业态长期并存的情形。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整体的社会经济环境处于较平稳的状态,这为我国推进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在1949—1978年之间,为了尽快摆脱对外国的依赖,增强基础产业的能力,我国的工业化的主旋律是重工业化。政府采取了通过人为剪刀差的方式,为发展工业获取必须的资源与资本,从而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但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重失调,在很长一段时间造成了生活资料的短缺。

在1979—1990年之间,由于中国国内的发展战略问题,以及发达国家的长期封锁,导致中国工业尽管有较完整的体系,但是所使用的设备与技术已经落后于我们的邻国,更被发达国家远远抛离。在这一时期,如何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与技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等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是以实现传统的工业化为目标。因此,不断地模仿西方的产业结构与新生业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规避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犯下的某些错误,以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大的工业化成果。但是,这也导致我国产业的业态发展往往并非渐进式的,而是激进变革式的。某些新业态刚出现在中国,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中国也在长期的模仿赶超中形成了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性,急于引进国外的新技术、新设备,重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往往忽视了消化与吸收的过程。知识与技术积累非常欠缺,导致长期以来难以真正地触及由外国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这也使得中国产业的业态变迁与演化常常受制于人,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

发达国家提出并践行的“信息社会”对中国的工业发展既是新的赶超机会,也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和实施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其已经比较成熟的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的,然而中国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中国必须在继续推进和完善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信息化的深入会对众多现有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在这些产业中催生出新业态。强大的传统业态会延缓新业态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传统业态的历史较短,这为新业态的持续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