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 我国包装印刷工业发生巨大变化
我国的包装印刷工业,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存在着三个不适应,即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适应;与轻工、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化妆品、洗涤用品、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工艺美术等行业发展不适应;与出口商品配套要求不适应。其发展一直滞后于其他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薄弱环节。“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落后局面,长期没有得到改变。
6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老企业,引进数以万计的技术和装备,大大地改变了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的落后面貌,包装印刷行业的企业规模、技术装备、采用新技术的水平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其速度已高于其他印刷行业。包装印刷工业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在,我国的包装印刷工业已经由60年前的单一封闭的作坊式生产走向开放式的专业化生产,形成了集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美学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建立了门类齐全的能为轻工、食品、饮料、医疗、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工艺美术、化妆品、洗涤用品、礼品、玩具等行业配套的新兴工业体系。一批大中城市的包装印刷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出口基地,并已走向世界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43 096家,占全国印刷企业102 043家的42.23%;工业生产总值实现了1550亿元,占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4750亿元的32.65%。目前已成为整个印刷工业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
我国包装印刷工业广大职工,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艰苦奋斗,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大大地改变了我国包装印刷行业长期存在着“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落后局面,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期。“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证明,“广东省”的“十个第一”(包装印刷企业数占全国第一;包装印刷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第一;印刷加工出口额占全国第一;采用新技术引进印刷设备占全国第一;CTP拥有量占全国第一;印刷企业100强占全国第一;经济效益占全国第一;重视企业文化占全国第一;民营企业数量第一;三资企业数量第一)。“珠三角”的“十个第一”就是全国包装印刷工业发展一个缩影。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包装印刷行业中出现一大批龙头企业,如广东的鹤山雅图仕、深圳鸿兴印刷、深圳劲嘉、深圳力嘉、中山中荣、上海界龙、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浙江广博集团、江苏申达科技工业园、四川宜宾丽彩集团、湖州天外绿色包装、青岛人民印刷等。我国一大批知名的包装印刷企业其产品质量可同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品相媲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包装印刷大国。
市场经济体制对包装印刷工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随着国民经济整体活跃水平的提高,我国众多产业,如轻工、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卷烟、化妆品、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玩具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更加重视提高包装产品附加值、促进销售功能,这些都提高了对包装印刷的市场需求。尤其是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和出口基地,从纺织、服装、制鞋到玩具,再到电子产品等众多领域,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的包装产品同样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市场经济确立之后,在资本理论和市场需求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包装印刷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大批龙头包装印刷企业相继崛起
目前,我国的包装印刷企业已形成不同经济类型,不同层次,国有、集体、民营、个体、股份制、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格局,根据“国退民进”的发展趋势,民营和三资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植下有了超前发展,一些大型包装印刷企业快速崛起,它们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在国际上也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成为带动我国包装印刷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从中选择几个典型企业进行简要介绍。
1.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
创办于1991年,为利奥纸品印刷集团成员。现有职工超过2万人,厂房建设面积达62万平方米,企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精装书、儿童益智书、立体书、文具用品、贺卡、包装用品、礼盒、纸袋、游戏套装等,产品百分之百出口,2008年出口额达2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名第二。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已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印刷产业基地称号。
2.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1997年成立初期仅有30多人,发展到现有职工3000多人,2008年销售额突破33亿元,较1997年增长了165倍,年上缴税金1亿元。劲嘉主要从事香烟盒及烟标生产,与全国18家烟草集团中13家有业务合作,其业务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销售额连续多年在全国印刷企业百强中名列前茅。
3.上海界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从一家村办小厂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不仅在中国股市上狂飚突进,成为中国第一家由村办企业改制上市的公司,赢得了中国农村第一股的美誉,而且成为中国著名的包装印刷集团企业之一。目前集团下属有上海界龙现代印刷纸品有限公司、上海界龙浦东彩印公司、上海界龙永发凹印公司等16家包装印刷及印刷器材企业,2008年销售额高达13.67亿元,较上年增长4.7%。
4.中山中荣纸类印刷制品有限公司
始创于1978年,它与改革开放同步,历经了30个年头。公司建立初期,仅有凹版印刷、方箱机等简易生产设备,职工仅有十一二人,年销售额为50万元,现已有职工2000多人,2008年销售额实现7亿多元,较1978年的50万元,增长了1300多倍。该公司已经形成了以化妆品、快速消费品、食品、药品、电器、高档消费品等领域包装生产为主的业务模式,为国内外8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包装印刷产品。2005~2007年度,该公司连续三年入围“中国印刷百强企业”。
5.鸿兴印刷(深圳)有限公司
鸿兴印刷(中国)有限公司于1992年8月正式投产,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已有员工10 000多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2008年销售额达人民币12亿多元。2006年又在鹤山市投资建设印刷企业,一期工程为5万平方米。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益智型儿童玩具书、彩色纸包装类产品及纸箱纸板,产品80%以上出口,儿童玩具书品种众多,畅销世界各地,年产图书近一亿本,其精美制作享誉全球。
6.江苏申达科技工业园(中国塑料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申达科技工业园是我国塑料软包装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2000年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批准为“中国塑料软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同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园区现有5大企业集团,50余家骨干企业,2家上市公司,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主要从事塑料软包装基材、医药包装、彩印复合包装、激光制版等系列产品研发及生产,先后有100多个产品被评为名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园区计划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0亿元,着力培育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1家,超50亿元的企业2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超80亿元,利税超50亿元,计划完成投资总额10亿美元。
二、包装印刷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凸印仍是包装印刷的主要生产方式。有资料显示,1980年,上海市的包装印刷中,凸印占65%,胶印占10%,凹印占20%,其他占5%。这表明,当时,代表印刷技术发展的胶印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差、成本高的凸印仍是当时包装印刷的主流生产工艺,我国包装印刷工业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
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技术进步的重视,我国包装印刷企业的技术装备实力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大型包装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上已经完全可以同世界一流包装印刷企业水平相媲美。从最近几年我国用于引进印刷设备的外汇和单张纸胶印机的进口数量情况就可以看出包括包装印刷在内的印刷工业对技术进步的重视(见表1、表2)。在大力引进胶印的同时,凹印和柔印等也在包装印刷工业中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500多条进口凹印生产线,有大大小小国产凹印机15 000多台。柔性版印刷、标签印刷改革开放前国内尚属空白,现在国内柔印机总量已达600多台。其中引进的卫星式、机组式柔印机400多台,此外丝网印刷、喷墨印刷、数字印刷、激光全息印刷等印刷工艺在包装印刷生产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与发展。经过60年来的发展,我国包装印刷工艺与解放初期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凸版印刷在整个印刷中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80%下降为16%,而胶印已上升到42%,凹印占24%,柔印8%(原来是空白),其他为10%。
表1 近年来我国用于引进印刷设备的外汇额
表2 近年来我国用于引进单张纸胶印机的数量
三、包装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60年前,由于整体工业技术水平的落后和包装印刷能力的不足,我国的产品包装主要以纸包装为主,其他类型包装制品所占比例很少,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各种类型的包装和最新的包装技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下面重点介绍几个典型的包装领域及新型包装印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
1.彩色纸盒包装印刷
彩色纸盒包装印刷(以下简称彩盒),它是与卷烟、食品、饮料、酒类、茶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小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玩具、体育用品等和产品配套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行业。
在包装印刷行业,彩盒印刷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增强,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讲究包装。最终用户为了提高其自身产品价值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也要求提升纸盒包装水平。
(1)化妆品行业。据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的资料,全国化妆品企业按已发放许可证企业统计,全国就有3000家。2008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在13%~15%。化妆品需要高附加值的高档、精致包装、美观的化妆品彩色包装盒(彩色纸盒一般要占化妆品总金额的15%~20%)。仅此一项,一年化妆品彩盒包装就需要250亿元左右。
(2)卷烟行业。历年处于产销均衡增长,库存维持在合理水平;卷烟产品结构提升,效益稳步增长;行业重点品牌市场表现强劲,竞争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生产内销卷烟4411.82万箱,比上年同期4251.4万箱增长3.8%。累计销售收入4969.47亿元,比上年同期4318.75亿元增长15.07%,较建国初期1952年卷烟产量2650万箱增长了66%。目前高档的一、二、三类卷烟销售比重同比分别上升1.23、3.43、1.77个百分点,四、五类卷烟销售比重同比下降1.57、4.85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说明,高档烟生产的越多,高档、精美的彩印烟盒需要量就越多,附加值越高。深圳劲嘉彩印集团2008年为卷烟印制烟盒业务量超过了33亿元(占全国的1/10),以此类推,一年为全国卷烟行业彩盒印刷费用约330亿元。
近年来,我国纸盒包装正在发展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盒型整齐、重量轻便的瓦楞彩盒——微型瓦楞包装。
微型瓦楞的楞型从E到N统称作微型瓦楞。其优点是包装强度高、生产成本低、印刷精美、有利于环保,已成为微型瓦楞纸盒包装领域突起的一支新秀,在我国市场上越来越成为小家电、食品、手机、电子产品等各种用户首选的包装。目前采用折叠纸盒包装的30%产品都可以改用微型瓦楞纸盒。
我国纸箱行业1954年才开始使用瓦楞纸箱,较日本晚了40年,较美国晚了60多年。同时,技术起点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瓦楞纸箱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其增长速度在各生产大国中是最高的。
目前,我国拥有大大小小的纸箱厂数以万计,现有瓦楞纸生产线4000多条,其中五层瓦线占20%,而高档、宽幅、高速的生产线占五层线总数的5%左右,此外,还有单面瓦楞机组7000余台(套)。1995年我国瓦楞纸板产量为74亿平方米,2000年上升到123亿平方米,2008年达到230亿平方米,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较2007年210亿平方米,增长9%,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2位(美国为425亿平方米,日本为160亿平方米)。目前,在我国,纸制品包装产值占包装工业总产值40%(在经济发达国家占45%),而瓦楞纸箱产值占纸包装制品产值的60%以上。
由于瓦楞纸箱的需求逐年猛增,国内已先后出现一批瓦楞纸板设备制造企业,如湖北京山轻机、肇庆、首都机械、青岛美光等,它们提供的瓦楞纸板生产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湖北京山轻机是国内最大一家瓦楞纸板设备制造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实现6.7亿元。
2.软包装行业
我国软包装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广东罐头厂在全国率先引进了一套瑞典利乐公司的复合砖型无菌包装生产线,用来包装甘蔗汁、果汁、豆奶、菊花茶等液体饮料。80年代初,一批企业陆续引进了瑞典、美、德、日等国家无菌包装生产设备,如北京造纸试验厂在此期间从瑞典引进利乐无菌包装生产线,此后,瑞典利乐公司又在北京、佛山、昆山等地新建了多条无菌包装生产线,青岛人民、高唐泉林等地也上了一批无菌包装生产线。目前,全国无菌包装产能可达600多亿个/年。由于市场对无菌包装的需求猛增,目前年产量已达600多亿个,年递增20%左右。以青岛人民印刷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经过几年努力,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纸铝塑多层复合无阻隔饮料、乳品、软包装材料获得成功。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长期被欧洲某些企业垄断的局面。2006年财政部奖励了该公司5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从2005年陆续建成具有45亿只/年生产能力的新型复合包装材料生产线,其产品价格低于国外公司1/3以上。因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08年各种无菌包装产量达12亿只,比上年10亿只增加了20%,实现销售利润2.96亿元,较上年增长40%,利税3900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塑料软包装生产在我国起步较晚,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为配合凹印软包装生产,同时也引进了凹印制版电子雕刻机(目前全国已有300多台)、BOPP膜生产线100多条以及CPP膜生产线等软包装生产线的配套技术和设备。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四、五百条凹印生产线,国内也以陕西北人、中山松德、宁波欣达、汕头汕樟等为代表的凹印机生产企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已形成一条完整的拥有现代先进技术的塑料软包装产业链,其中规模以上的软包装企业有1500多家,2008年塑料包装销售量为1170万吨,其中软包装用薄膜为580万吨,较上年增长14%,占50%。其中仅采用多层复合的“利乐”包2008年就生产了600亿个左右,较上年450亿个增长近1/3。
60多年以来,随着食品、饮料、礼品、化妆品、洗涤用品、啤酒、调味品等产品的增长,对塑料及饮料软包装需求越来越大。以牛奶和奶粉为例,70%~80%都是采用塑料软包装的,2008年全国生产3000万吨牛奶及奶粉,除一部分采用瓶装和金属罐包装外,主要是用塑料薄膜包装。
2008年,全国生产各种饮料(包括果汁、茶饮料等)使用塑料复合包装袋占1/5,约400多亿个复合包装袋。另外,食品、小食品、各种干果、肉类包装、蔬菜、水果保鲜大都使用复合软包装材料包装。
广东中山大富塑料包装有限公司2008年生产各种塑料软包装产品就有14大类4000多个品种,成为年生产塑料复合软包装产品1万多吨,2008年实现销售额近5亿元的现代化软包装企业。目前已与诸多国际跨国公司及国内驰名品牌的企业合作,并成为其可靠的供应商。其中包括美国的P&G、中国宝洁公司的“潘婷”、“飘柔”、“海飞丝”等洗发香波,“碧浪”、“汰渍”等洗衣粉包装袋。
总之,从当今市场来看,软包装需要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应用越来越普及。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到处都是软包装的商品。它有力地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
3.金属容器印刷
解放初期,国内在京、津、沪、穗、渝等地已有金属容器印刷企业。传统金属印刷有平版胶印和滚印等,就马口铁而言以平版胶印为主。由于马口铁基材不具吸收性,因此,采用烘房固化处理方式来挥发油墨中的溶剂。受印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限制,加上基材、油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期以来马口铁印刷产品色饱和度低、色域范围小、图案还原性差、网点易变形、精度和色差控制比其他印刷更困难。因此,金属容器印刷发展比较缓慢。
20世纪90年代,美国Pantone、荷兰VISU以及美国LTG、德国B+K等相继开发出高清晰度、高图像层次复制效果和扩大色域范围的高保真彩色印刷技术,这种技术在我国由杭州中粮美特和北京佳一天时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来。其高保真产品首先在高档金属容器市场、精品工程和相关行业推广应用,尤其是饮料罐、奶粉罐、食品杂罐、月饼、巧克力、糖果以及装饰要求较高的油漆、涂料、化妆品、工艺礼品盒以及金属瓶盖等包装上得到应用。
其次是两片饮料罐的发展。我国引进两片罐比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是广东三水引进了国外技术与生产线。该技术未来市场看好,市场比较成熟,据可口可乐预测,其两片罐用量将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从2003年的24亿罐发展到2008年的48亿罐。
4.标签印刷
我国标签印刷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技术设备、工艺、材料主要来自日本。以沿海城市天津、青岛和珠三角地区为主。尔后,经过消化、吸收推广到全国。近30年来,随着包装印刷的发展,标签印刷保持了高速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15%~20%,这个速度是其他包装印刷行业无法比拟的。
目前,全国已有大大小小从事标签印刷的企业3000多家,2008年产值实现115亿元,年产各种标签185多亿平方米。我国的标签印刷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温州和京、津地区,中山、深圳、上海、苏州、杭州是国内标签印刷最发达地区。如上海有紫泉、国马、正伟,广东有东莞永洪,苏州有星光集团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标签印刷企业。以上海紫泉为例,2007年销售额达5亿多元,能生产各种标签产品。现在标签印刷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并且有相当的产业规模。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的相关标签加工设备供应商、标签材料供应商等参与。如设备制造商有美国麦安迪(Markandy)、丹麦纽博泰(Nilpeter)、瑞士的捷拉斯(Gallus)、上海新闵太阳、意大利的欧米特(Omet)等以及国内10多家柔印机生产企业。材料供应商有美国艾利、日本琳得科、芬兰兰泰等以及国内的中山富洲纸塑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各种纸塑标签材料6亿多元)。当前标签印刷出现一些新的技术,如模内标签、喷墨标签、电子监管码标签、RFID电子标签等,今后标签印刷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柔性版印刷技术
柔性版印刷除具有采用高速卷筒纸(膜)材料、印刷过程中易采用多种组合工艺加工、模切一次成型、承印材料广泛、速度快、产量高、色彩稳定等优势外,还因其使用水性墨、UV油墨印刷,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属于绿色印刷,是目前世界上增长速度较快的印刷方式之一,它已广泛用于各类包装印刷当中。我国也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柔性版印刷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窄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800台(其中进口300台),宽幅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30多台(绝大部分为进口),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3500多台(主要是国产的),瓦楞纸箱开槽机4500多台(其中少量为进口的)。除极少数边远省区外,柔印已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江苏较多,广东是拥有柔印机最多的省。
窄幅柔印机主要用于商标、标签、折叠纸盒(烟盒、酒盒、药盒、屋顶包、化妆品盒等),文具用品(信纸、表格纸等),纸袋、纸箱(预印)和多层纸袋所用的牛皮纸包装纸、礼品包装纸、纸杯、不干胶纸、墙纸等。宽幅柔印机主要用于生产薄膜、镀铝膜、液体包装(如利乐包、PDLCombibloc等),食品、速食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电话号码簿、肠衣、药品包装等。
此外,防伪包装印刷、丝网印刷、特种印刷等60年来也都有较大发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包装印刷工业新的产业布局已经基本完成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包装印刷工业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少数大中型城市,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民营资本和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新的包装印刷工业格局,包装印刷工业产业带日趋成型,原来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点状格局被带状格局所取代。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下几大各具特色的包装印刷产业带。
①以深圳、东莞、广州、汕头为中心的珠三角包装印刷产业带。珠三角包装印刷工业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印刷工业发展的典型代表。由于毗邻香港,改革开放后,大批香港印刷企业北上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这为珠三角印刷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国际化的业务。到现在,珠三角已经成为我国包装印刷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②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包装印刷产业带。以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会聚了大批跨国公司,这为包装印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培育出来紫江、界龙这样大型的包装印刷企业。长三角的温州则是我国民营包装印刷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在温州苍南县龙港镇,成长出来一批以新雅、曙光为代表的大型民营企业。
③以京、津、鲁、冀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包装印刷产业带。以京、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北京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动了环渤海地区印刷工业的发展。
④以四川、云南、陕西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包装印刷产业带。四川和云南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烟、酒产业发达,而这恰恰是对包装需求最大的典型行业,因此西部地区虽然整体经济水平不及沿海,但包装印刷工业的水平却不低。
此外,尚有以中原崛起为背景的中部包装印刷产业带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的东北包装印刷产业带。
五、包装印刷工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档包装印刷设备和材料基本依靠进口,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一些设备和材料基本达到了替代进口的水平。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典型。
1.纸铝塑多层复合无菌高阻隔饮料乳品软包装材料
青岛人民印刷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的纸铝塑多层复合无菌高阻隔饮料乳品软包装材料获得成功,打破了长期被欧洲某些企业垄断的局面。该项目是经过多学科跨领域研究的复合型技术创新成果,整体技术及产品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是近20年来我国软包装行业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2005年以来,公司陆续建成了具有45亿只/年生产能力的新型复合包装材料生产线。这种新型包装材料经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和用户使用,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生产过程无污染,废弃包装物可回收再利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2.凹版印刷机
陕西北人、中山松德和宁波欣达公司自主研发电子轴(无轴传动)多色(最多11个色组)凹印机,速度可达300~350m/min,既能满足国内对高档凹印机的需要,又可替代进口,是我国目前塑料软包装和烟盒等包装的主要印刷设备。
3.自主研发和生产的CTP及高端数字印刷机
北京中印周晋、北大方正、杭州科雷自主创新,成功研发生产的CTP设备,最核心的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水平。2006年,已批量生产,既填补了国内空白,又可以替代进口。目前国内CTP拥有量为1500台,基本上是进口的,每年需要增加400~500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于珍曾为周晋科技有限公司题词“民族品牌,产业报国”。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工艺相比,省去激光照排过程中的出胶片、打样、制版等各种工序,它是印刷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喷墨数字印刷则是业界公认的最有前途的技术。2008年,北大方正已自主研制、开发、生产喷墨数字印刷机,并已用于生产。
4.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减量化、再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及废弃物可降解为原则的节约型经济模式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北京盈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建成,拥有当今亚洲唯一、也是世界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年产5.5万吨再生瓶级聚酯(PET)切片生产流水线。该生产线的设备、工艺及产品取得美国FDA和欧洲ILSI标准认证,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并优于原生瓶级聚酯切片的国家标准。目前已与可口可乐公司签订了万吨供货合同。该项目的投产,一年可节省18万吨石油。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包装印刷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一样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历程。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虽已经成为世界包装印刷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我们还面临着以下的一些问题:低水平的重复和产能过剩相当严重;自主研发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项目尚少;节约资源、能源推进循环经济,实行包装轻量化、易回收、再利用重视不够,甚至有过度包装问题;减轻环境污染,重视环保,在认识和实施上尚缺少有效措施;培养人才,重视人才任务仍很艰巨。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花大力气着力解决。只要我们坚持在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国际化视野规划企业发展,包装印刷工业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