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数字印刷技术发展历程
纵观建国60年以来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如果说“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是印刷技术的一大转折点,那么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数字化”就可以称作是印刷行业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虽然目前数字印刷技术的革命尚在进行,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机会、新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国内印刷行业的从业者们从未停止对数字印刷技术的勇敢尝试与应用,今天的数字技术必将成为明天行业升级或转型中的重要一笔。以下就与大家一起回顾数字印刷技术在国内印刷行业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状况。
在展开讨论之前,先定义本文“数字印刷技术”的讨论范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印刷行业中应用数字技术改进现有生产工艺或管理,因为其涉及领域和产品十分广泛,不能面面俱到,本文将关注其中的三项重点技术:CTP、数字化工作流程、网络印刷。另一个层面是指由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数字印刷”。
一、数字技术渗透印刷业
1.CTP技术,逐渐步入稳步成长期
自从1995年第一台CTP在德鲁巴展会上展出,1995年中国香港引进第一台CTP,1998年CTP进入中国内地至今,CTP技术作为构建“数字化印前”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一直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经过10多年的推广,CTP技术已经告别了市场培育期,逐步过渡到稳定增长阶段。
《印刷经理人》杂志从2001年开始连续九次进行了“CTP在中国”装机量调查,而《数码印刷》杂志则对其市场应用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CTP在国内的应用增长。
(1)CTP设备保有量稳步增长。
当首台CTP在Drupa1995亮相之后不久,CTP的引进之风便刮向国内:1995年第一台CTP进入中国香港,1998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引进内地第一台CTP……CTP成为中国印刷企业数字化征程的开端。在其后的10多年里,尽管CTP的引进和应用由于版材价格、物流供应,以及人们对于CTP制版成本的理解问题而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缓慢增长态势,但是随着CTP版材本土化、国产化以及国产CTP的研发,CTP的使用成本大大下降,近年来CTP的装机量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CTP在中国”之九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9月,我国CTP设备的保有量达到1417台,比上年增长429台,与2006~2007年度262台的增量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与2001年9月国内CTP保有量61台的数据相比更是让业内人士大为振奋。历年CTP保有量情况见图1。
从历次调查看,我国CTP设备的年度装机量以3年为周期,分别经历了80台和200台两个平台期。2007~2008年度,CTP设备新增装机量一举跃上400台的量级,与CTP设备及版材国产化的加速不无关系。实现CTP设备国产化被认为是CTP技术走向普及的关键,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内厂商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在429台的年度增量中,国产品牌贡献了149台,其中方正雕龙在推向市场第一年就获得了96台的销售量。此外,爱克发、富士胶片、柯达等厂商本土化生产CTP版材以及国产华光、炬光、星光CTP版材的应用对CTP市场的增长功不可没。相信在未来几年,这两大因素仍将推动CTP市场平稳增长。
图1 9次调查内地CTP保有量情况
从CTP的应用地区来看,在发展初期,引进CTP的印刷企业主要是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随后北京和上海的印刷企业迎头赶上,而在CTP应用渐趋成熟的今天,除青海和宁夏之外的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已安装了CTP,近三年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地区实现零的突破。
(2)我国CTP使用率不断提升。
自从中国印刷企业引进CTP开始,使用率就一直是困扰着印刷企业的难题。由于版材成本、供应以及印刷业内人士的观念等问题,使用率低成为CTP市场启动初期的一个普遍现象,甚至出现CTP购进后闲置不用的情况。但是,随着阻碍印刷企业使用CTP的各种问题的逐步解决,这一局面已得到改善,CTP使用率得到不断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印刷企业CTP版材使用量和CTP版材在总用版量中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在《数码印刷》杂志2008年的调查中,有两家样本企业的CTP版材月使用量达到了3万张,远远高于2007年调查结果的1.8万张。大部分样本企业的CTP版材月使用量在3000~10000张之间。另外一个数据更加令人振奋,在39家提供了“CTP版材在总用版量中所占比例”数据的样本企业中,有5家达到了90%以上,占10.6%,其中两家企业更是完全采用CTP,放弃了传统制版方式(见图2)。
不过,仍可以看到,与发达国家近80%的CTP普及率相比,我国CTP技术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是什么阻碍了CTP技术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和应用?47家拥有CTP设备的样本企业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见图3)。其中阻碍CTP应用的最主要因素仍是版材价格问题,有74.5%的企业认为“版材价格高”是CTP应用的第一“拦路虎”。位居第二位的原因是“数字化工作流程等软件环境不成熟”,有42.6%的企业作出了这一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年度的调查中有1/3的样本企业认为“版材供应问题”是CTP应用的一个瓶颈,而在今年则无人选择这一选项。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表明,CTP版材供应商的服务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和提升。
图2 样本企业CTP版月用量在总用版量中的比例
图3 阻碍CTP应用的因素
2.数字化工作流程推动印刷企业的全面数字化
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并不只是引进CTP、数字打样设备,要想让这些数字化印刷设备发挥出其相对于传统印刷设备的强大功能,就必须彻底打破印前、印刷、印后各个环节的界限,使印刷流程成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整体,而数字化工作流程在这其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我国印刷企业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认识和应用始于2000年左右,可以说当时大多数印刷企业是将其作为CTP的配套软件而引进的,而随着业内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认识的深入以及数字化工作流程作用的日渐体现,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取得了较大发展。
(1)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印刷企业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报业印刷企业遥遥领先。
数字化工作流程在Drupa2000上首次推出,当时的流程产品还很少,大多只是配合CTP等印前设备,主要由印前设备厂商供应。其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技术不断成熟,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国内印刷企业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将数字化工作流程作为打造企业数字化生产环境的重要举措,并且已有企业逐渐将数字化工作流程从印前延伸到印后,以此来指导印刷生产,提升生产的协调性和效率,助力数字化印刷设备发挥功用和效率,强化质量管理。2008年底,《数码印刷》杂志通过电话访问调查了国内268家有一定规模的印刷企业,其中114家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这表明我国大中型印刷企业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接受和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报纸印刷企业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比例最高,达到半数以上,随后依次为书刊印刷、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见图4)。
图4 各类型样本企业中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比率
(2)国内企业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特点。
①从追逐国外品牌到偏爱国产品牌。数字化工作流程刚刚推出之际,其供应商主要是知名的印前设备供应商,包括爱克发、海德堡、克里奥(后被柯达收购)、柯达等,一般而言是引进哪个品牌的CTP,便引进这个品牌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因而也出现了同一企业因为引进了若干品牌的CTP而重复引进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现象。近些年以来,随着供应商队伍的不断扩大,数字化工作流程产品的兼容性提高,市场中有了更多品牌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供用户选择,以方正畅流为代表的国内品牌数字化工作流程也越来越得到用户的欢迎。2008年的调查显示,114家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企业中,有46.5%的企业选择国产品牌方正畅流工作流程系统,是位居第二的国外工作流程品牌的2倍以上。在国外厂商占据优势的数字化印刷技术市场,能做到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
②从被动引进到注重实用。就像前面所说,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引进初期,对于品牌的选择并不是根据其性能和功用,而是因为根据CTP的品牌“被动”地选择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品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业内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于企业所需要的功能更加明晰,因此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产品的选择更加理智,更注重实用性。2008年的调查显示,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众多功能之中,国内企业最为看重的依次是“PDF的处理速度和可靠性”、“高度自动化”、“用户界面的友好和方便性”、“全程色彩管理”、“支持数字印刷设备”、“拼大版功能”和“可与不同品牌类型的印刷、印后设备连接”等,这些功能基本上是数字化工作流程中最基础、最常用的,对生产效率影响最直接,这表明了国内企业在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中的实用主义态度(见图5)。
③数字化工作流程主要应用从印前向印刷、印后延伸。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引进初期,数字化工作流程被看作是CTP的控制软件,往往局限于制版环节的应用上,而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以及数字化工作流程相关技术及产品的进步,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逐步延伸向印前、印刷,甚至是印后环节,但大多数企业尚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印前、印刷、印后全流程覆盖。2008年的调查显示,在114家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企业中,数字化工作流程覆盖到印前环节的为100%,覆盖到印刷环节的为51.9%,覆盖到印后环节的仅有7.8%。这表明我国印刷企业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工作流程对印后环节的低覆盖率也与我国印刷企业普遍对印后不够重视和印后设备整体自动化水平不高有关。
图5 样本企业看重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主要功能的权重比例
另外,目前我国印刷企业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仍以基于PDF的印前流程为主,代表网络化时代印刷业发展方向,集印前、印刷、印后和业务管理于一体,基于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3)对数字化工作流程认识逐步深入,但尚有误区亟待突破。
前面所述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应用发展都与业内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入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制版软件”到“印刷流程的控制软件”再到“企业数字化生产的必然选择”,在近10年的时间内,印刷企业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不过,从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业内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如何发挥最大功用这一问题还未找到最佳答案。虽然,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选择与使用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因地制宜,但事实上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是企业生产过程标准化、数据化的必然选择。从这个角度考虑,企业应努力提升和优化印刷流程,向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要求靠拢,以使整个印刷工作管理顺畅、高效,从而突破性地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很多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以为国内生产设备复杂,难以实现生产控制和管理流程的数据化、标准化,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半途而废。突破认识误区,也许是成功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关键。当然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大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研究和投入力度,开发出更适应我国印刷企业特点的工作流程,院校和行业努力培养有关的专业人才,对推进该项技术在我国印刷行业的应用也至关重要。
3.网络印刷蓬勃发展
网络印刷是指通过网络获取印刷业务,进行流程跟踪,并在线下实现生产,最终完成交易的新型印刷生产模式。它有多重含义:①通过互联网产生与交易印刷业务;②通过互联网管理印刷业务;③通过互联网实现“增值”与产业链延伸。不管是哪一种层面的网络印刷,都随着网络技术在印刷企业的应用,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观望到试水,再到把网络印刷作为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的过程。
(1)互联网与印刷联姻。
互联网在印刷中的应用起源于利用网络进行业务的沟通与邮件的往来,而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的重要性逐步得到印刷行业的重视,不少企业正努力与网络印刷结合,以前的卫星传版、人工取送文件,开始由更为快捷的网络传输来代替。同时,不少企业正在建立基于网络印刷的商业模式,以网络为宣传和接单平台,然后通过自有印刷工厂或第三方工厂合作进行线下生产和物流配送,为客户提供印刷服务。网络印刷在我国不仅帮助传统印刷企业改进客户服务流程,进行网上订单跟踪和远程打样、印刷,而且催生了一个蓬勃向上的网络印刷行业——印客类网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能提供网络印刷服务的网站已有300多家。
(2)印客类网站发展概况。
①投资主体多元化,业内与业外资本并举。印客类网站是利用IT技术拓展印刷市场的特殊应用,其投资主体也兼具了印刷、IT、设备供应商乃至其他行业的众多公司。这导致印客类网站也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为自身公司承揽业务的公司型网站,如界龙集团下属的龙樱网;另外一类是提供第三方接单平台,与众多印刷公司合作的中介性网络平台,如UUDIY;第三类是数字印刷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如北大方正联手博客网推出的“博文e印”。
②承接业务以短版快印为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目前在网络上流动的印刷业务仍以面向个人和公司的短版、快印活件为主,拥有中、长版印刷需求的公司一般都有固定的印刷合作伙伴和较为严格的供应商遴选程序,因此在现阶段较少通过网络确定合作伙伴。以短版、快印为主的业务需求也对印客类网站的赢利模式和赢利潜力提出了挑战。
③政府关注。印客类网站的兴起,也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为了促进印刷行业健康发展,规范印客类网站的经营活动,2007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利用互联网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印客类网站直接提供经营性排版、制版、印刷和装订服务,属于印刷经营活动,应事先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的印客类网站须在经营场所和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印刷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数字印刷在探索中快速成长
数字印刷作为一个新兴的细分产业,是近年来世界印刷市场的热点。在IPEX 1993,Indigo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印刷机;Drupa1995,Indigo与Xeikon共同发起了数字印刷技术革命,此后数字印刷技术传入国内,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1.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快速增长
数字印刷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国内,随着建筑图文领域的兴起而在北京、上海等地迅速铺开,此后数字印刷机的装机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数码印刷》2004年的“数字印刷在中国”的调查数据表明,截止到2004年5月,国内主流数字印刷设备的装机量约为2067台,而到了2009年8月,在《数码印刷》“数字印刷在中国”的调查中,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速度在68页/分A4以上)、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速度在50页/分A4以上)、生产型黑白数字印刷机(速度在230页/分以上)的装机量出现更为明显的增长。2008年8月到2009年7月,我国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的装机量在原270台的基础上增长31%,达到354台;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装机量在原644台基础上增长54%,达到990台(见表1、表2);生产型黑白数字印刷机的装机量在原57台的基础上增长21%,达到66台(见表3)。可见,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仍能保持高速增长,表明我国数字印刷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表1 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装机量统计与对比
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
表2 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装机量统计与对比
表3 生产型黑白数字印刷机装机量统计与对比
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
2.我国数字印刷市场逐步扩大
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应用起步于建筑图文的兴起,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数字印刷市场的外延不断扩展。国内数字印刷市场在发展中继续进行产品、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对数字印刷的认识不断深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主办、科印传媒《数码印刷》杂志承办的“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至今已举办4届。每一届大奖赛都汇聚了当时中国数字印刷最新应用的成果,及时反映了中国数字印刷发展的真实水平。从历届大赛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国内的数字印刷市场发展呈现出以下5个特点。
(1)数字印刷企业分布范围不断拓展。
我国的数字印刷业最初由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起步,近年来逐步推进到各省会城市及部分发达地区的地级市,应用范围较以往有了较大拓展。2005年首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的参赛企业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地区,而2008年第四届大奖赛的142家参赛企业队伍则来自全国17个省市,其中包括许多中等城市。不过相对而言,我国的数字印刷企业在县级市及以下区域普及还是有限的。
(2)数字印刷应用不断创新,业务趋向多元。
数字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兴起,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关于工程项目招标制的建立。当时规定中国建筑行业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实行招标制,由此带动了投标文件的数码印制。也因此数字印刷在发展初期主要用于建筑图文的印制。而随着数字印刷“一张起印、张张不同”的按需印刷特点日渐被业内所认知之后,其应用领域的扩展便“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多的数字印刷企业开始从事壁纸复制、艺术品复制、个性化印刷品、按需出版、商务文件、直邮商函等多元化的数字印刷业务,为数字印刷企业拓展业务和增加利润来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借鉴国外流行的工业化数字印刷模式,开拓工业化数字印刷业务。比如在2008年第四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中获得大奖的上海伊文数据处理有限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直邮账单,充分发挥了数字印刷个性化的优势,同时有较大的业务量,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
(3)数字印刷企业队伍不断扩大,经营模式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在数字印刷市场发展初期,数字印刷的经营主要还是以图文店、快印店的形式进行,但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以及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数字印刷的经营群体不断扩大。传统印刷企业涉足数字印刷逐渐成潮流,如中华商务、雅昌、鹤山雅图仕、人民日报印刷厂,这将极大改变数字印刷行业的企业结构。此外,国际数字印刷巨头如联邦金考、American Reprographics Company(ARC与清华紫光共同投资紫光图文公司)等,也开始涉足中国市场。越来越多具有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进入数字印刷行业,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也推动了中国数字印刷行业的发展。
随着数字印刷企业队伍的壮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陆续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数字印刷企业,他们在营销模式上的大胆探索为数字印刷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思路。如北京中献拓方率先启动按需出版业务,很好地解决了断版书、短版书的“出书难”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反响。UUDIY网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推广个性化邮票定制业务,巧妙解决了邮票印制专营的难题,开辟了新的业务和利润源。龙樱网参与到客户的营销工作中,与惠氏奶粉合作赠送个性化台历券,获得了批量化的业务。
(4)对数字技术的认识不断提升。
像其他数字技术一样,数字印刷引进国内初期,业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之上,有着“租个门面房,买一台数字印刷机,招几个业务员”的经营思路的从业者不在少数。但随着数字印刷的优势被不断挖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数字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不是简单对一台数字印刷设备的使用,而是通过数字技术,改变业务模式、创新业务模式。以永太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数字印刷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数字印刷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引进数字印刷设备的同时还开发了自己的软件产品SMART DATA和SMART POTO,创新了印刷的经营模式。
(5)硬件与软件选择趋向多样化。
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数字印刷在国内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发展初期,国内数字印刷设备的选择主要集中某一两个品牌上,而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国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的提高,国内市场上开始涌现出多个品牌、多种技术的数字印刷设备,国内数字印刷设备的装备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富士施乐、柯达、HP Indigo、佳能、奥西、Xeikon、Infoprint、OKI等数字印刷设备都有各自的“拥趸”,尤其是以柯达NexPress、富士施乐iGen3、HP Indigo 5500等为代表的高端数字印刷机在国内都有一定装机量,并且增长速度迅猛。
回顾数字印刷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历程,可以发现,其作用不仅在于以数字设备替代传统印刷设备,而重点在于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印刷生产和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实现由“加工型”的印刷厂向带给客户价值的“合作伙伴”的突破。数字印刷技术在快速地改变着行业,也带给行业无限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