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印刷60年
山西省印刷技术协会
回顾山西印刷业60年的发展,和其他行业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建国初期的山西印刷
解放初,山西的印刷工业主要集中在省会太原,全省有61个印刷厂,而且规模小,技术落后,其中只有8个印刷厂使用动力生产,有6个厂部分使用动力生产,其余都是手工劳动,劳动强度极大。各种印刷机仅有246台。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首先对原有分散的小型印刷厂进行了合并改组,合并后的印刷厂有太原印刷厂、敦化印刷厂、范华印刷厂、印刷装订社等。书报刊印刷除《山西日报》有独立的印刷厂外,书刊印刷没有专门的印刷厂,太原印刷厂承印了出版社大部分图书和社会各界的期刊。直到1961年专事书刊印刷的新华印刷厂成立,太原印刷厂开始转向商标印刷。
50年代山西印刷业发展很快,全省有84个县市新建了109个印刷厂。到1964年全省印刷厂达到122个。与此同时,在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山西印刷开始了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从建国初,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印刷技术改造取得了很大成绩,大大提高了印刷质量和产量。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山西印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山西印刷业主要以承印马恩列斯和毛泽东著作为主。由于印制任务量大,1968年在孝义新建一座战备印刷厂,即山西七二五厂,1973年正式投产。
三、改革开放后的山西印刷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山西印刷业和其他行业一样,生产秩序很快得到恢复,生产逐步趋于稳定。特别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出版繁荣,印刷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据1980年的抽查,全省印刷厂已发展到350余家,职工达2.2万余人,生产能力铅印达92万令,胶印74万对开色令。不过这个时期的印刷,主要是以书刊、报纸印刷为主,零星印刷为辅。
进入80年代以后,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印刷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省属山西新华印刷厂和山西省七二五厂(1988年更名为山西人民印刷厂),狠抓企业的内部改革,整章建制,先后完成了企业的整顿、验收,被列入山西省工资总额与利税挂钩的试点企业。两个厂从厂部到车间、科室,再到工段、班组直至每个职工都建立了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尤其是山西人民印刷厂在总结多年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七二五”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具体体现了山西省七二五厂的管理思想,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行政约束和思想激励齐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求”,把行政和思想的两种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两翼,放在同等地位,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七二五管理模式受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的重视,曾多次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山西新华印刷厂在狠抓内部改革和管理的同时,十分重视技术改造,在80年代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海德堡五色胶印机、马天尼胶订联动生产线和德国HR399电子分色机等,引领山西印刷业的技术装备现代化,当时在全国书刊印刷企业也是很有影响的。1983年建成投产的山西美术印刷厂,一亮相就以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出现在印刷业行列中,它是当时山西唯一的专印美术作品的印刷厂。山西新华印刷厂、山西人民印刷厂和山西美术印刷厂的发展代表了山西印刷业发展的方向,一批国有的县营、地营和省营印刷企业,都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引下,搞企业整顿,搞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狠抓技术改造,因此在山西印刷业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的指引下,一批集体、民营和合资企业也出现在三晋大地。如太原红星印刷厂、太原晋阳光明印刷厂(太原海泉印刷公司前身)和山西人民印刷厂与港商合作的晋亨包装装潢公司等相继成立。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好像一阵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各行各业都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山西省的印刷业也不例外。“发展才是硬道理”,省属三厂率先加快了内部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1994~2000年,山西新华印刷厂、山西人民印刷厂和山西省美术印刷厂在省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文化发展资金、银行贷款和内部集资共投入资金近1.5亿元,彻底淘汰了铅排铅印,实现了制版激光照排电子分色高档联网,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电子扫描系统、北大方正拼大版工作系统和爱克发激光照排机,还引进了罗兰、海德堡多色胶印机,并实现了装订生产的联动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国有印刷企业的主力军形象。山西人民印刷厂继续推行“落实双规范,建设双文明”的管理方针,成为省直系统精神文明单位标兵,1997年被树为省新闻出版系统的双文明建设的标兵。省属三厂还在保教材生产和本版图书印刷的前提下,发展社会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实现了产品销售额的大幅度提高。他们狠抓内部改革,加强企业管理,以人教版教材质量为例从1994年的第十五名,1996年跃居全国第三名,1998年又跃居全国第一,遥遥领先于兄弟省市,实现了教材质量的三连冠。图书质量也大幅度提升,山西新华印刷厂和山西人民印刷厂分别获全国印制质量银奖和金奖。不仅提升了山西印刷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还光荣地接受了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印刷历史、地理教材的光荣任务。这一时期也是山西省印刷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一批民营企业崭露头角,臣功、金鼎、望月公司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就诞生在90年代的后期。一批包装印刷企业也在这个时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到2001年印刷业整治整顿之前,山西省各类印刷企业已突破1500余家,产值达十多个亿。
四、新世纪的山西印刷
进入21世纪之后,山西省印刷业在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鼓舞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县、市、省国有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的重组,有的改制,有的破产。有一批县营企业已经不复存在。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民营资本、外企资本大量投入印刷业,成为印刷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省新闻出版局直属三厂,在局党组的领导下,贯彻中央《国有大中型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的文件精神,为了深化改革做强做大,组建了山西新华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时在全国也是少有的。集团组建后为整体推进整体发展,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山西当龙头,全国争一流”的发展战略,制定“一二三四五”的发展规划,内部进行资产整合、三项制度的改革,对外吸收外来资金,组建了山西新华时信包装公司、山西新华报业公司和山西精品快速印刷公司。集团组建后也创造了新的辉煌,教材质量在三连冠的基础上,实现了四连冠、五连冠,为山西省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2008年山西新华印业集团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困难,省出版集团又因势利导,将集团一分为三,恢复集团组建前的建制,这可以说是新形势下改革的新尝试。作为国有企业的山西日报印务中心吸收晋煤集团的资金,也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山西闻兴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太原市开发区兴建了山西最大的报纸印刷基地。太原日报和各地市报社印刷厂也抓住机遇,加快了发展步伐,一批新的制版和印刷设备落户山西省各地市报社印刷厂。与此同时,随着山西师大《语文报》《英语周报》的发展,山西省一批民营报纸印刷企业兴建并快速发展,这是21世纪山西省印刷业的又一亮点。如海泉印刷公司、乾润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等就是很好的代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公司制改造原有的企业不仅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也是家族式民营企业求发展的必由之路。2000年以来不少民营企业先后进行股份制改造,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如山西臣功包装印刷公司、太原海泉印刷有限公司、运城凯达包装印刷公司、小学生拼音报印刷厂、晋城景潮文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都是各地成功改制的典型。进入21世纪也是山西省包装印刷发展势头最好的时期,包装印刷由过去的只印装简单纸箱发展成为彩色包装印刷。另外票证印刷、商业印刷、数码印刷、专项制版、装订,在山西省发展也很快,500万元以上名不见经传的印刷企业发展到数百家。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山西省印刷业的发展是空前的,到目前山西印刷有胶印、柔印、凹印、数码和特种印刷;有报纸、书刊、商业、包装表格和精品印刷。可以说门类齐全,发展惊人。据2008年统计,全省印刷企业达1500余家,打字复印企业2000余家,产值近40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50余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