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澄 中国印刷界的革命先驱和杰出领导者
祝志澄,原名祝根福,曾用名严瑞堂。是我国印刷界的杰出代表,在业界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深受广大印刷职工的尊敬和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祝老板”。作为我国印刷界的革命先驱,他参加过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首届执行委员。他还光荣地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他从1919年从事印刷工作到1968年逝世,从一名印刷排字工成长为我国印刷、出版界的杰出领导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披肝沥胆、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祝志澄(1906~1968)
祝志澄同志一生追求真理。青少年时期祝志澄即参加了革命斗争,在商务印书馆时就加入了工会,曾被选为工会干事。1927年,祝志澄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斗争中担任商务印书馆工人纠察队分队长,组织工人武装,筹备枪支,训练队伍,参加战斗并荣立战功,表现出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坚定的革命精神。1927年10月,祝志澄同志经何孝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年12月在商务印书馆与林生仁等成立罢工委员会,组织罢工反对黄色工会,被反动军警逮捕,在上海漕河泾监狱坐牢14个月。1929年夏,在党组织营救下释放出狱。出狱后祝志澄在共产党闸北区委工作,重新组建商务印书馆和复旦大学党支部。此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勇挑重担、不懈奋斗,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表现出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祝志澄同志是中国印刷界的革命先驱和杰出领导者。1931年夏季,祝志澄接受了严朴同志代表党组织要他去中央苏区组建印刷厂的工作任务,因组织联系和交通封锁造成的困难,没能很快出发。1931年底,他带领商务印书馆等印刷厂四十余名工人和印刷机,到江西瑞金组建苏区中央印刷厂,受到党政机关的热烈欢迎和接待。1932年5月,在陆定一、吴亮平等领导下,苏区中央印刷厂开始投入生产,主要以铅印方式承印党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书刊、文件和一些宣传品。他在中央印刷厂内先后任排字部主任、工务科科长,不久升为副厂长、厂长。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开始长征。祝志澄和印刷工人携带印刷机等设备随军向西转移,参加红军长征,两过雪山草地,先期到达保安与中央会合。1937年,为保证党的报刊出版任务,中央决定在延安清凉山建立中央印刷厂,祝志澄和毛泽民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延安去西安、上海等地筹办印刷设备器材,招请印刷工人,当年5月印刷厂正式成立,祝志澄担任厂长。1940年,祝志澄受周恩来同志的委托,从延安赴重庆帮助加强《新华日报》印刷厂的建设和管理。他继续为中央印刷厂采购物资,充实印刷设备,到1941年,延安中央印刷厂在册人数已达300人,每月排字300万字,印纸320令,成为解放区最大的工厂。1941年,祝志澄回到延安,参加筹备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出版和发行,任解放日报社经理。1942年回到中央印刷厂继续担任厂长。他在印刷厂的工作业绩,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说:“中央印刷厂是一个好的印刷厂,一个好的印刷厂顶一个师的兵力,甚至比一个师的兵力作用还要大。”1944年祝志澄先后两次获得陕甘宁边区甲等模范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出席了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1944年5月21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模范厂长祝志澄》的文章,介绍了他的事迹。他在中央印刷厂承担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文件、书刊、报纸和一些社会印件、中小学课本、纸币、证券及各种报表的印刷工作,承担了将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排版打纸型,连同样本发往敌后各根据地的工作,他还在厂内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祝志澄同志是党和国家忠诚的捍卫者。1945年,祝志澄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6年1月,祝志澄调到北平军事协调部工作,任《解放》三日刊的经理,在叶剑英同志领导下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7月,祝志澄回到延安,不久即调新华通讯社任副秘书长,这时期他随中央机关和新华总社转战陕北,从太行山区到达西柏坡。1949年2月,祝志澄调任中央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北平、南京、上海等地的官僚资本书店、印刷厂的接管工作,任上海市军管会新闻处副处长,华东出版委员会副主任等,组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上海新华印刷厂。1949年祝志澄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首届执行委员,全国印刷工会副主席。9月21日至30日,他在北京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日,政务院所属出版总署成立,祝志澄从上海调到北京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一直负责出版印刷工作。1950年4月1日,祝志澄兼任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领导组建北京新华印刷厂。1951年至1952年他兼任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经理。1952年5月至1954年10月任北京新华印刷厂厂长。1954年11月30日祝志澄调到中央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任副局长。1958年8月,文化部将所属的出版、印刷、文物、电影等单位下放北京市,祝志澄调任北京市出版局副局长、副书记,直接领导原文化部所属印刷厂和北京市市属印刷厂,为印制《毛泽东选集》和发展我国书刊印刷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59年,在“三面红旗”运动中,祝志澄因对北京市展开的公社化、大跃进的群众运动提出了不同意见,被认为是右倾保守,下放通县农村,参加整社的工作和实习。1961年北京市出版局、电影局合并于文化局,他被任命为文化局副局长,继续领导市属出版印刷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祝志澄虽被多次批斗,然而是文化局唯一没有被“罢官”的领导,1968年4月30日,由于积劳成疾,祝志澄在北京逝世。就在他逝世前,周恩来还亲自给他发来请帖,让他到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五一”节庆祝活动。另外,祝志澄还是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直到逝世。
祝志澄同志是实践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楷模。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严守组织纪律,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功高而不自满,位高而不自居,一贯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待人诚恳,严格要求亲属不搞特殊化,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出了表率。祝志澄经常对儿女们说:“你们不要依靠我,要靠自己,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他高大魁梧的身材、真诚豪爽的性格、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雷厉风行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祝志澄同志在百忙之中还十分关心青年同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青年人心目当中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祝志澄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中国现代印刷业发展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祝志澄同志的一生,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一生,是无私奉献、襟怀坦荡、勤奋克己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建国60周年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们从心里怀念这位印刷界的杰出领导者,好好地向他学习,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治企治业经验,发扬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树立起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为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国由印刷大国到印刷强国的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