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高层建筑由于节约用地以及容纳人数多而逐渐产生。但是由于太大的能源消耗,且如今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问题成为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一点。节能方式很多,如注意组织利用自然采光的平面形式,或者采取节能灯具以此来节约用电量;通过改变空间形式来组织自然通风或者改变围护结构构造等蓄存冷量;提高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以减少供暖空调能耗;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供电等。以上所列举的改进措施在节能设计中综合运用,有利于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采暖;通风;发展趋势
1 前言
建筑节能是在一些室内通风效果不佳、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差的地方常出现问题。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建筑节能前提下采暖通风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建筑节能通风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在节能技术广泛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筑师们在一系列建筑创作中做出了探索和实践,如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合理地加以使用。
2.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室内空气流动,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2.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在建筑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通风井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差要求,并在顶部设置可以控制的开口,将建筑各层的热空气排出,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
2.3 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3 建筑采暖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所要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不仅仅要求在设计以及施工生产和管理相互结合,还应当在建材和建筑的结构以及用电设备上考虑。因此,一个建筑的节能,需要对设计进行优化,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以及对管理进行整体把握,多方面对建筑的节能进行保证。
3.1 绝热屋顶对建筑节能的作用
建筑的屋顶一般分为平屋顶以及坡屋顶两类。不同的屋顶的绝热处理办法也不同,平屋顶一般是采用热工稳定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进行隔热保温,而坡屋顶则是需要铺设天棚板并配合油毡以及铺设保温材料进行隔热。
3.2 墙体的保温隔热
一般情况下墙体保温可以分为内保温、外保温以及墙内保温三种形式。对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常采用轻质高效的玻璃棉、泡沫塑料、岩棉等保温材料,这样能大大增强墙体的热阻,提高墙体的隔热能力,使墙体能有效防御室外气温对室内热工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围护结构达到单位面积冷热负荷最小,建筑能耗最低。设计中还应采用优良的构造措施,尽量避免外墙与窗户、楼板等交界处的冷桥现象,进一步加强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
3.3 门窗的绝热
门窗具有保温、隔声、防水等围护作用,同时门窗失去许多热量。在节能措施方面,应降低空气渗透,提高气密、水密、隔声、保温、隔热等性能。推广使用铝塑、钢塑等门窗专用型材,采用中空玻璃,实现隔热与有效利用太阳能的双重目标。
3.4 利用太阳能来采暖
太阳能作为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目前在建筑采暖中已广泛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等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建筑物采暖及采光的要求做成各种复合窗结构,是新能源在建筑中最有希望大规模采用的节能方式。
3.5 采用地板辐射采暖
作为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热能源,在建筑中的采暖方面应用广泛。地热采暖的原理是将耐高温达标的塑料管材根据地热施工规范安装在地表下面,再用混凝土掩埋形成平整地面,热水在管路中流通,它的直接造价比较高,但节省建设空间,而且辐射均匀,从节能来说是一种创新及先进的供暖方式。
3.6 电热膜采暖
先进的电热膜发热技术,其热效大于原先的取暖设施,同时,电热膜不占室内空间而且可以调控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因此在新兴采暖设备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缺点在于消耗电能,不像太阳能那样可以无偿使用。
4 建筑节能的措施和建议
4.1 通过法律以及法规的制定
政府在建筑节能上可以通过政策性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来进行能耗的限制。并且一定要保证政策的执行到位,一般应当主要通过鼓励政策,把惩罚性的政策起辅助作用,对于城镇住宅的能耗可以通过引导以及扶持来进行节能以及采暖设施的改造。对于支持政策的行为应当给予优惠以及支持措施,以此鼓励人们生产节能产品以及使用节能产品。并且还可以通过建立针对节能的专项基金,专门提供节能性的贷款。而对于购买者,可以通过一些优惠以及折扣政策来吸引用户在建筑节能上多投入。
4.2 评估体系的完善
加快节能的评估体系建设是对建筑节能的一项基础保证,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为建筑节能立下了标准,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节能标准可以更好地号召社会节能意识的建立,并且可以从侧面对节能建筑设计进行激发和鼓励,还可以通过审查评估,对于一些能耗过高不符合标准的建筑不予批准建设。
4.3 监督和检测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后期保证,对于建筑节能的监督以及检测管理,是通过对建筑围护墙体进行热工测试,对门窗的抗风压以及气密性、水密性等进行实验室以及工程现场的检测和检查。并且对于建筑的节能性能的监督和检测,需要统一的纳入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测管理中去,审查要严格,验收要负责,这样才能够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指标以及法律法规进行落实,切实开展节能工作。
4.4 开发新型能源
目前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还是很有限的,大多都集中在一些碳氢化合物上。这些物质大多都是一次性不可再生的,因此,应当加大对新型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除了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之外还可以对可重复利用能源进行开发,对此类的科研力度加大,并且可以大力对现有可利用的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的利用进行推广,开拓出适合我们国情的新道路。
5 结束语
在通风建设方面,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来达到采用空调制冷技术的效果,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改善室内热工环境,达到节能前提下的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注:原文发表在2014年01月《建筑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