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控制要点;
2.了解生产过程安全防护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分析查找氯乙烯生产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2.能够进行简单的安全事故自救和互救。
素质目标
2.建立社会责任意识。
(一)布置任务
利用学过的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过程参数和设备基础知识,分析氯乙烯生产过程可能存在或者需要严格把控的安全要点。
(二)任务总结
PVC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的物料,如电石、乙炔、氢气、氯气、氯乙烯等,加之某些工艺操作条件比较严格,所以整个生产过程火灾、爆炸、腐蚀、化学灼伤、高温烫伤的危险性较高;另外,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机、泵等转动设备和电气设备,也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电击伤害。
1.火灾/爆炸。
乙炔发生、氯乙烯合成、氯乙烯聚合等工序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料和某些催化剂等均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装置发生泄漏,这些物料可迅速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点火源,就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电石是危险化学品,属于第4.3类遇湿易燃固体,储存、输送过程中遇水、水汽等易生成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电石破碎、输送过程中会产生电石粉尘,也可能引起粉尘爆炸事故。
开车期间不准动火,停车动火需办理动火证,并分析含量,要求氯乙烯小于0.5%(体积分数),乙炔含量小于0.2%。系统开车前用氮气置换,排气要求氧气含量小于3%。
氯乙烯的设备、管路必须有静电导出装置,如发现有单体外溢,应立即通知有关岗位,不准启动和停止电器设备,必要时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
2.毒性危害。
本工程各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的很多物料对人体都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如氯气、氯乙烯、氯化汞等。操作人员一旦吸入这些物料,就会发生各种急慢性中毒事故。氯乙烯为极度有害物质,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履蹒跚等;严重中毒时,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出现红斑、水肿、坏死。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四肢末端麻木、感觉减退,并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和消化功能障碍;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手部肢端溶骨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其为致癌物。如发现中毒者应立即将其移到新鲜空气处,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3.污染。
传统的电石法氯乙烯生产工艺存在着明显不足,最致命的就是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合成氯乙烯所必需的触媒中的氯化汞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
4.粉尘危害。
电石库、电石加料间、电石破碎间、电石发生工序及聚氯乙烯包装等存在着一定的电石粉尘危害。
电石粉尘主要产生于拉运车辆卸载电石和电石破碎过程。工业电石是电石、生石灰和焦炭等物质的混合物,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风化产生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电石库房内会有大量的粉尘存在。拉运电石车辆进入电石库房,由于车辆的移动,导致地面上散落的电石粉尘扬起并弥散到电石库房空间。在卸电石时,电石会对地面粉尘造成冲击而扬起粉尘,同时电石自身风化产生的粉尘也会弥散到空间。在电石破碎过程中,目前一级和二级破碎采用的是颚式破碎机,电石在破碎机内遭到强烈撞击破裂成小块电石,产生大量的粉状和小颗粒电石,虽然现在的破碎过程中都有除尘装置,但由于是传动设备,还是有一定量的电石粉尘弥散到空间。弥散到空间的电石粉尘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产生乙炔气体和Ca(OH)2粉尘。电石粉尘和Ca(OH)2粉尘都容易被操作人员吸入鼻腔,并进入呼吸道,灼烧呼吸系统。电石粉尘黏附在操作人员皮肤上,在遇到出汗时还易灼伤皮肤。电石粉尘水解产生的乙炔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易扩散到空气中,与空气混合会形成爆炸性气体,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5.其他危害。
各装置中存在各种塔、器、高位槽、高大框架结构等,需要在高处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如不采取防护措施,有发生坠落的危险。
思考题
1.氯乙烯有哪些生产工艺和方法?
2.简述氯乙烯生产不同工艺的流程和参数,并分析不同工艺的特点。
3.氯乙烯生产过程主要设备有哪些?
4.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控制要点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