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脚手架技术历史沿革

脚手架技术历史沿革

时间:2024-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究和开发了多种脚手架体系,其中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具有加工简便,搬运方便,通用性强等优点,时至今日,依然是一种应用最为普遍的架体形式。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目前,竹、木脚手架已逐步退出建筑施工现场。与此同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系却因其维修简单和使用寿命长,以及投入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依然占据着国内绝大部分市场,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究和开发了多种脚手架体系,其中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具有加工简便,搬运方便,通用性强等优点,时至今日,依然是一种应用最为普遍的架体形式。

20世纪70年代,我国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了门式脚手架体系,并尝试着在一些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应用。由于它不但可以用作内外脚手架,又可以用作模板支架和移动式操作平台,具有较强的功能,引进伊始便受到了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青睐.80年代初,国内部分厂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种架体型式,随之,作为一种新型的脚手架体系---门式钢管脚手架技术便迅速地得以推广。

从20世纪90年代起,脚手架技术的研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碗扣式脚手架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整体提升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更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显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1994年,建设部将“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项目选定为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之一,随着2005年及2010年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内容的两度调整,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和整体提升脚手架相继在全国推广开来,目前,这些脚手架体系已经成了建筑施工现场日臻成熟的技术,并不断被大家所接受。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目前,竹、木脚手架已逐步退出建筑施工现场。与此同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系却因其维修简单和使用寿命长,以及投入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依然占据着国内绝大部分市场,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