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五处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创建能凝聚五处全体员工的、被五处人认同的 “五处文化”。这既是五处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三个创新”应该解决的一个课题。
所谓“五处文化”是指有五处特色的、能充分调动五处员工经营管理与施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能不断促进五处的改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它应成为五处的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五处文化”的建设包括“培育”和“推介”两个部分。
一是培育先进的“五处文化”。主要应从三个方面下工夫:整理过去的五处文化;挖掘现在的五处文化;探索未来的五处文化。
整理和挖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有利于推进五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就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被实践证明不能推进甚至反而阻碍五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应敢于大胆修正和更新。五处是一个已有近50年历史的传统施工企业,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在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作风、行为规范等方面为五处留下了丰厚的积累,需要大家去整理。现在,4 800余名员工分布在全国11个省20余个经理部(指挥部)50余个作业队(工程队)之中,从事经营管理和施工生产。这其中必然蕴藏了大量的能够代表“五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火种,等待大家去挖掘。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客观上又需要五处人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整理和挖掘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五处改革和发展实际需要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只有坚持不懈地探索,才能最终培育出先进的五处文化,并成为解放五处生产力,推动五处经营管理和施工生产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是推广宣传“五处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对内转化”和“对外塑形”。
“对内转化”即通过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工作方法“三创新”,把五处先进的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理念和行为规范等转化为五处人在经营管理和施工生产中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只有当先进的五处文化已经成为多数五处人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时候,五处文化才真正形成了。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传统施工企业来说,“培育”和“对内转化”都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一个新型的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五处文化就一定能够形成,并成为五处人在推动五处的改革和发展中走向现代的强大动力。
“对外塑形”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宣传活动,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舆论氛围。“好酒也须常吆喝!”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低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战胜对手的重要条件。因此,塑造企业形象已成为任何一个成功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那么,如何加强“五处文化”的建设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1)转变观念。应按照五处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把培育和推介 “五处文化”作为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指导思想、方针目标、任务措施的制定、检查、督促和落实都应充分体现“五处文化”的培育和推介;同时,各类活动的开展、评比和考核也应充分体现“五处文化”的建设。
(2)转变职能。党组织部门的设置及其岗位职责的界定、岗位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各类活动的取舍应把是否有利于培育和推介先进的“五处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从而为先进的“五处文化”的形成提供机制保证。特别是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五处文化”建设。如果没有一批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的专门人才,“五处文化”建设是难以真正取得成效的。
(3)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也是企业党组织工作的一条重要方法。先进的企业理念和行为规范,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升华。只有不断扎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生产实践之中,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系统的研究,才能不断形成新的企业理念和新的行为规范,并反过来推动企业和企业党组织不断迈向更新更高的层次。
(4)勇于直面现实。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只有勇于面对五处改革、发展的客观实际,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探索出一条党组织工作的创新之路,并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五处文化。
(5)加强内外交流。加强交流是培育和推介五处文化的重要措施。一是加强五处内部交流。五处点多面广,人员高度分散,五处文化的形成需要不断的内部交流。交流的形式包括会议交流、刊物交流、专题讲座、典型示范等等。二是加强对外交流。应有开放的眼光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放眼世界,大胆拿来,不断了解掌握、吸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企业的优秀文化,努力缩短与优秀企业文化之间的差距。
【注释】
[1]本文在中铁二局五公司党建理论研讨会上发表,获一等奖,2001年8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