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设计要求外,其结构形状还应考虑加工、测量、装配等制造过程所提出的一系列工艺要求。这里介绍一些常见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7.3.1 铸造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1.铸造圆角
铸造表面转角处应做成圆角,这样既便于起模,又能防止浇注铁水时将砂型转角处冲坏,及铸造时金属冷却收缩而在转角处产生裂纹和缩孔,影响铸件质量。零件图上一般应画出铸造圆角,铸造圆角的半径通常为R2~R5,统一注写在技术要求中,如图7 8所示。
图7- 8 拔模斜度与铸造圆角
由于铸造圆角的影响,铸件表面的相贯线变得不太明显,这种不明显的相贯线称为过渡线,过渡线用细实线绘制。其画法与相贯线一样,但不要与圆角轮廓线接触,见图7 9。
图7 9 过渡线
2.拔模斜度
零件在铸造成型时,为了便于将木模从砂型中取-出,要求在木模上沿拔模方向做成3°~7°的斜度,称为拔模斜度。若拔模斜度较小,在零件图上可不必画出,必要时可在技术要求中说明,如图78中注明“拔模斜度为7°”。
3.铸件壁厚
若铸件各处的壁厚不均匀或相差过大,零件浇注后冷却速度就不一样,易产生裂纹和缩孔,因此,要求铸件各处壁厚保持均匀,不同壁厚逐渐变化,如图7-10所示。
图7- 10 铸件壁厚
7.3.2 机械加工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1.倒角和倒圆
切削加工时,为了去除零件表面的毛刺、锐边和便于装配,在轴和孔的端部应加工倒角,见图711(a)(b);为避免轴肩处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导致断裂,一般应加工成圆角,如图711(c)所示。
图7- 11 倒角与倒圆
2.凸台与凹槽
为了使零件的某些装配表面与相邻零件接触良好且减少加工面积,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凹槽等结构,如图7 12所示。
图7- 12 凸台与凹槽
3.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为了切削加工时退出刀具或使砂轮可稍越过加工面,不使刀具或砂轮损坏,且在装配时能使相邻零件靠紧,常在零件待加工面的末端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见图7 13。
图7- 13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4.沉孔
为了适应各种形式的螺钉连接,铸件上常常设计出各种沉孔结构,如图714所示。
5.钻孔
用钻头钻出的不通孔,由于钻头的顶角接近120°,所以钻孔的底部应画成120°的圆锥面。钻孔深度系指圆柱部分的深度,见图7 15(a);用不同直径的钻头加工成的阶梯孔,过渡处也画成120°的圆锥面,见图715(b)。
图7- 14 沉孔
图7- 15 钻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