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②掌握用打表法进行平面度检测步骤。
③掌握用旋转法求平面度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千分表、磁性表架、测量平板、可调支撑。
三、实验原理
方法一:直接打表法。
将被测工件通过可调支承放在作为测量基准的平板上,再将被测实际表面的最远3点调平,以平板作为基面,将指示仪表头放在被测表面某一点并调零,将指示仪表头在被测表面来回走动,观察表的变动量,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所求的平面度误差值。
方法二:间接打表测量法。
根据被测平板的大小,在平面上沿纵横方向画好网格,然后将被测工件通过可调支承放在作为测量基准的平板上,将被测平板大致调平,然后按照网格指示分别记录各点读数,如图15.1所示,通过旋转法,用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平面度误差。
图15.1 打表法检测平板平面度
1—指示表;2—基准平板;3—被测工件
四、实验步骤
①擦净被测小平板,按照图15.1所示的布点方式在被测表面上标定测点,并进行编号。
②将被测小平板安置在基准平板的3个可调支承上,3个可调支承应位于被测小平板上相距最远的3点。
③将千分表安装在万能表架上,用千分表将靠近3个千斤顶位置的被测表面点调整到等高,此时即以此3点建立的平面作为测量基准面。
④将指示仪表头放在被测表面某一点并调零,将指示仪表头在被测表面来回走动,观察表的变动量,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所求的平面度误差值f1。
⑤用基面旋转法求误差。 用千分表在被测表面上沿所分布的测点移动,得到各测点的读数值,按最小条件的评定准则,用基面旋转法求得平面度误差f2。
采用旋转法求平面度误差的步骤如下:
a.初步判断被测表面的类型,以便选择相应的最小区域判断准则。
b.拟订最高点和最低点,选定旋转轴的位置。
c.计算各点的旋转量。
d.进行旋转,即对各测点作坐标换算。
e.检查旋转后各测点的新坐标是否符合最小区域判断准则。 如不符合,则应作第二次旋转,重复上述步骤。
假设在基准平面上,用千分表测量一块400mm×400mm的平板平面度误差,测得数据如图15.2(a)所示,求该平板的平面度误差。
图15.2 旋转法数据处理
根据图15.2(a)所示,初步判断被测表面为中突平面。具有3个最低点a3,b1,c2和1个最高点b2,故选用三角形准则判断最小区域。
为了容易判定被测表面的类型,可将各点的数据同减一最大值,使全部数据变为同号,此例减80,得到图15.2(b)。 数值中有-110和-120两个最低点,先使这两点旋转成等高点,所以选c1~a3为Ⅰ⁃Ⅰ旋转轴。为了使旋转后的上述两点等高,其旋转量S为:
式中 m1,m2——要旋转成等高的两点的值;
i1,i2——两点距旋转轴的距离。
c2,b3的旋转量为+5,c3为+10,b1,a2的旋转量为-5,a1为-10,如图15.2(b)所示。经过旋转后各测点的新坐标值如图15.2(c)所示。为使3个最低点等值,选定a1~c3为Ⅱ⁃Ⅱ旋转轴,进行第二次旋转。 旋转量为:
经转换后的各点新坐标值如图15.2(d)所示。 此时由图可知,已符合三角形判断准则。则平面度误差为:
f2=0-(-100) =100μm
⑥对f1和f2进行分析、比较,完成实验报告。
五、注意事项
①测点时,一定要按行、列等距顺序测量。
②作旋转计算时,尤其以斜线为轴时,应数好格距,算好比例。
六、思考题
①平面度误差的常用检测方法有哪些?
②打表法检测平板平面度时,如何提高检测精度?
③常用平面度误差测量的布点方法有哪些?
④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