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油过程中的油气层保护技术

试油过程中的油气层保护技术

时间:2024-11-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压井液所形成的液柱压力大于油气层孔隙压力。压井液的选择要以油气层岩性、矿物成分和敏感性数据为依据。在模拟井下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通过室内评价实验选择无损害或损害最小的压井液。压井液在井下时间越长,对油气层损害越大。

5.3.6.1 试油过程对油气层的损害分析

国内把从完井后至油气井正常投产为止所经历的各种工序总称为试油。具体包括射孔前工序、射孔、测试、解堵酸化等投产措施、系统试井等。油气井根据具体状况,可能经历全部工序,也可能经历其中的若干工序。因此,试油过程对油气层的损害,实际上也就是上述各种工序对油气层的损害,其内容已在前几章论述。本节仅讨论试油过程各工序配合不当对油气层的损害。

有若干油气井,中途测试表明油气层受损害并不严重,其产能较高。但完井投产后油气井的产能却很低,甚至完全丧失产能。因而有时误判为没有工业开采价值或为干层,常常延误了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其原因往往是忽视压井液长期浸泡油气层的危害,各工序环节配合不当所造成的。具体表现在:①压井液性能不良对油气层损害严重;②频繁起下管柱,增加压井次数;③各工序配合不紧凑延长压井时间等方面。由此可见,不注意试油过程对油气层的损害,将会使钻井过程、完井过程所采取的保护油气层技术功亏一篑。

5.3.6.2 试油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5.3.6.2.1 采用优质压井液

由于压井液所形成的液柱压力大于油气层孔隙压力。若压井液性能不良必然会造成对油气层的损害。优质压井液必须具备以下性能:①与油气层岩石及流体配伍;②密度可调节,以便能平衡油气层压力;③在井下压力和温度下性能稳定;④滤失量小;⑤有一定携带固相颗粒的能力。

压井液的选择要以油气层岩性、矿物成分和敏感性数据为依据。在模拟井下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通过室内评价实验选择无损害或损害最小的压井液。

5.3.6.2.2 采用多功能管柱

为了减少在更换工序时反复起下管柱、反复压井损害油气层的机会,应采用下一次管柱完成多个工序的多功能管柱。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功能管柱有:①射孔和地层测试联作管柱;②射孔和解堵酸化联作管柱;③射孔和有杆泵生产联作管柱等。

5.3.6.2.3 各工序配合紧凑缩短压井等候的时间

油气井试油过程的各个工序应一个紧接一个尽快完成,一定要防止一个工序结束后,长期压井等候另一个工序的现象,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压井液在井下时间越长,对油气层损害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