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霍松林的信(四)

霍松林的信(四)

时间:2023-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霍松林的信(四)流萤、凡英兄嫂:前寄信想已入览。因为这确属不朽盛事,应力求尽善尽美,故读大著时,对已刻入碑林的书法及释文,颇注意。碑林应力求完美,因而这块刻石,该换一块重写、重刻的。“求”的草写是灵。以上仅就大著中字大可看清的书法作品与释文提出疑点,请与专家确定后将碑林中有关释文更正。大著中引文亦有误字及断句可商者,因不影响碑林,故不详举。即颂俪安松林    2002年10月26日 手仍发抖
霍松林的信(四)_萤光集

霍松林的信(四)

流萤、凡英兄嫂:

前寄信想已入览。兰州归来,西安亦气温剧降,感冒未痊,不能工作;正好躺在沙发上读大著《塔影河声》,三日读完,深感老兄为建碑林而四处奔走,调查研究,费尽心力;文笔之流畅、生动、有趣,亦引人入胜。拙荆以“才、胆、识、力”赞兄,极是,然尚不全面,再补“学”,则庶几矣。

看碑林时精神颇倦,匆匆走过,只见好处。因为这确属不朽盛事,应力求尽善尽美,故读大著时,对已刻入碑林的书法及释文,颇注意。现将已看出的疑点写在下面,仅参改:

一、50页张澍书《咏赵充国》结句末三字,兄释为“发不闻”,颇费解,我认为是“鼓不闻”,即“不闻战鼓声”。张澍的那个“鼓”字,左上部写成土,是篆字的写法。

二、57~58页朱克敏隶书联最后一字是“人”字,不是“心”字。“风人”,与“诗人”、“骚人”意近,“风”,即《诗经》十五《国风》之“风”,“风心”则不知所谓,释文释为“风心”误。

三、72页朱贵书法首字释为“命”,则句意不顺,与下句“要”也对不上;这其实是“欲”字,孙过庭《书谱》如此写(看全幅,都是《书谱》的写法)。按朱所写的是一副对联,即“欲增福寿惟行善;要好儿孙须读书。”朱把“行善”误写成“善行”了。

四、读184~192页《朱乃正赞碑林》一篇,对朱先生书、画,特别是文化、文学素养之精湛、高深极钦佩,对他如此笃于友情,尤感难能可贵;但他在京华家里从容为碑林书写岑参诗(已刻于碑林),却不知为何竟错成那个样子!“电中”“地候”“塞回”“多遥”“火裹”,皆不可解;只写“岑参诗”,未写题,使读者弄不清是写何处的诗,与西北有无关系。按此诗题为《宿铁关西馆》,见《全唐诗》卷200: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朱先生所书竟错了六个字,全诗就很难理解了,误迥(jiong)为(hui),平仄也错了。碑林应力求完美,因而这块刻石,该换一块重写、重刻的。您函告朱先生,想必会从善如流,乐于挥毫另写一幅,说不定还会对我为碑林负责产生好感,画一幅画来送我,作为回报呢!未知估计是否过于乐观?一笑。

五、235页吴镇书法是一首五律,结句是“第一问梅花”。“问梅花”即问“寒梅着花未”之意,译文“第一得梅花”,就是。

六、240~241页李树敏草书千字文第四句应为“靡恃己长”,即勿自恃己长之意,释为“靡持己长”,误。

七、278页米汉雯书七绝首句“百尺星桥挂彩虹”,释文误为“……朝虹”。“朝”圣平声,是处须用仄声字。

八、286~287页慕寿祺《谒广成墓》诗倒数第二行“胡为轩后屈尊亲下问?宫留千秋万岁名,”释文断句为“胡为轩后屈尊亲,下问……”误。轩后,指轩辕黄帝,晋,葛洪《神仙传·广成子》:“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黄帝闻而造焉。”“胡为”句大意是:“为什么黄帝也肯屈尊亲自下访广成子呢?”

王学伊跋倒数第二行两个“吕”,是“以”字,释为“己”,误。

九、269~270页黄庭坚诗第三句“风生学士麈”,释文“风生学土尘”误。麈(zhu),这里是“麈尾”的省称,指拂尘一类的工具,古人闲谈时用以驱蚊蝇,如“麈谈”一词,即指名士挥麈清谈。

十、279~280页米万钟题画诗,是一首七绝,首句第二字应用平声字,而释文“采”则是仄声,且原书下部分明是“水”不是“木”,可见并非“采”字。第二句,则肯定是“为结山庐故挂冠”,释文释后三字为“取树冠”,非是。七绝一般避用重字,首句已有“奇树”次句不该有“树冠”;且“树冠”是近代以来植物学中的用词,古人不用;“取树冠”亦费解。这首诗极含蓄,极耐人寻味。作者画这幅画,题这首诗,寄赠好友,看来是表达难言的“近况”和心境的。首句第二字像“泉”,但全句不顺,乃是“求”字的草写。“求”的草写是灵。如是“求”,那么全诗是:“快求齐树叠云峦,为结山庐故挂冠。近况报君难细语,只将丘壑寄君看。”“奇树”“云峦”“山庐”,这就是结句中的“丘壑”。第二句不说由于受官场排挤、打击或厌恶官场浑浊而“挂冠”(辞官),却说“为了要在深山结庐隐居,故而挂冠”;三四句中的“难细语”、“只将”,也极耐寻味。

以上仅就大著中字大可看清的书法作品与释文提出疑点,请与专家确定后将碑林中有关释文更正。大著中引文亦有误字及断句可商者,因不影响碑林,故不详举。

大著333页提到天水宋荔裳祠楹联,根据拙作《二妙轩碑帖序》“水月空明”调查,谓“空明”应作“通明”,极是。拙稿原作“通明”大约由于“空”、“通”音近,“空明”又是诗中常用词,故被打印成“空明”了。那篇序被打印错了好几处,有一处,错得很奇怪。在南郭寺刻碑时,我另作了一篇文言短序,自己书写,刻嵌在一个亭子里,对面是冯仲翔先生的书法,不知您看到否?听说二妙轩帖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大约是天水建委送去出版的,一直瞒着我,给我没送书。刻二妙轩,是我策划、指导的,记得出版社要用我的序,来函征求意见,我回信同意,却不知用了没有,用的是哪一篇?吾兄若知其事,不妨代达我的意见,即使不给稿费,书总该送吧!

门联等过些天将遵嘱撰书,反正门还未修,不会误事的。

即颂

俪安

松林    

2002年10月26日 手仍发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