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筋扩展基础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故必须控制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结构设计时,一般要求地基有一定的承载力,通过严格控制所用材料强度及质量、限制台阶宽高比来确定基础截面尺寸。因此,一般无须进行复杂的内力分析和截面计算。
如图8-13(a)为砌体承重墙下无筋扩展基础示意图,8-13(b)为钢筋混凝土柱下无筋扩展基础示意图,基础的高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b——基础底面宽度(m);
b0——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m);
H0——基础高度(m);
tanα——基础台阶宽高比b2∶H0,其允许值可按表8-9选用;
b2——基础台阶宽度(m)。
图8-13 无筋扩展基础构造示意图(d为柱中纵向钢筋直径)
表8-9 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注:(1)pk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2)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
(3)当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应对接触部分作抗压验算;
(4)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超过300kPa的混凝土基础,尚应进行抗剪验算。
对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超过300kPa的混凝土基础,应按下式进行柱边缘处或变阶处的抗剪承载力验算:
Vs≤0.366ftA (8-20)
式中:Vs——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平均净反力产生的沿墙(柱)边缘或变阶处的单位长度的剪力设计值;
ft——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A——沿墙(柱)边缘或变阶处混凝土单位长度面积。
对采用无筋扩展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其柱脚高度h1不得小于b1,并不应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d为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当纵向钢筋在柱脚内的竖向锚固长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可沿水平方向弯折,弯折后的水平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0d,也不应大于20d。
砖基础是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无筋扩展基础,各部分的尺寸应符合砖的尺寸模数。砖基础一般做成台阶式,俗称“大放脚”,其砌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二皮一收”,如图8-14(a)所示;另一种是“二一间隔收”,但须保证底层为两皮砖,即120mm高,如图8-14(b)所示。二者相比,“二一间隔收”较节省材料,工程中用得较多。
图8-14 砖基础剖面图
砖基础施工时,常常在砖基础底面以下先做垫层,既可以保证砖基础的砌筑质量,又能起到平整和过渡作用。垫层材料可选用灰土、三合土和混凝土,垫层每边伸出基础底面50~100mm,厚度一般为100mm。设计时,这样的薄垫层一般作为构造垫层,不作为基础结构部分考虑。因此,垫层的宽度和高度都不计入基础的底部b和埋深d之内。
【例8-4】 某场地表层为0.6m厚人工填土,重度为18kN/m3,其下为8m厚黏性土,重度为18.6kN/m3,孔隙比e=0.7,液性指数为IL=0.88,承载力特征值180kPa,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8m处。在其上建筑3层的砌体结构,承重墙厚240mm,已知上部墙体传来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200kN/m,若采用墙下刚性条形基础,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设计该基础。
【解】 (1)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宽度b
基础宜建在地下水位以上,故选择黏土层作为持力层,初步选择基础埋深d为0.8m。
由IL=0.88>0.85,查表得:ηb=0,ηd=1.0。
取该墙下条形基础宽度为1.2m。
(2)选择基础材料,并确定基础高度
方案1:采用MU10砖和M5砂浆砌“二一间隔收”砖基础,基底下做100m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砖基础所需台阶数:阶
相应的基础高度:H0=120×4(阶)+60×4(阶)=720mm
且基础顶面至少低于室外地面0.1m,基坑的最小开挖深度D=720+100+100=920mm,已深入地下水位以下,必然给施工带来困难。且此时实际基础埋深已超过前面选择的d=0.8m。可见方案1不合理。
方案2:基础上层采用MU10砖和M5砂浆砌筑的“二一间隔收”砖基础;下层为3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作为基础结构层)设计:
查表tanα=1.0,故混凝土垫层两侧各伸出300mm宽。
上层砖基础所需台阶数:阶
相应的基础高度
H0=120×2(阶)+60×1(阶)+300=600mm
取基础顶面至地面的距离为200mm,则埋深d=0.8m,满足要求。
可见方案2合理。
(3)绘制基础剖面图
基础剖面形状及尺寸如图8-15所示。
图8-15 砖基础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