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灿烂文化再放异彩

让灿烂文化再放异彩

时间:2023-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让灿烂文化再放异彩《兰州日报》记者 汪文学 汪世伟 栗宝林兰州碑林终于建成了。开建之初,资金奇缺,流老四处奔走,为碑林游说化缘。尽管得到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可是到现在,兰州碑林仍有300万的资金缺口没有着落。许多的珍品仅见于史料记载,下落不明。
让灿烂文化再放异彩_萤光集

让灿烂文化再放异彩

《兰州日报》记者 汪文学 汪世伟 栗宝林

兰州碑林终于建成了。

从兰州碑林建设委员会主任流萤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内心的兴奋。谈及筹建碑林的初衷,流老的思路回到了从前。他说,早在任甘肃日报总编辑时,他就对故乡甘肃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心目中,甘肃是一首古老的歌,是一首浪漫的诗。伏羲氏驯养百畜让人类走向文明,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发现把中国历史文化推至8000年,这一切都证明我们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甘肃的辉煌过去却鲜为人知。在一些全国性的会议上,甘肃代表坐后排的现实深深地刺痛了包括流老在内的甘肃干部们的心。担任省委宣传部长以后,他就抱定了一个主意,一定要把甘肃宣传出去。也就是在这时候,一个建设兰州碑林的设想第一次在他心里开始酝酿,经过缜密思考,由他亲自执笔起草的建设兰州碑林的报告很快送到了省政府。后来,由于公务繁忙,这个设想没能立刻付诸实施。从省人大副主任的位上退下来以后,他终于有时间可以干点自己想干的事了。这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快把兰州碑林建起来。

可是,要将构想变成现实谈何容易。谈及此,流老摇摇头说了一句“太难了!”开建之初,资金奇缺,流老四处奔走,为碑林游说化缘。尽管得到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可是到现在,兰州碑林仍有300万的资金缺口没有着落。话又说回来,真正的困难其实在于如何寻找真迹、辨识真迹。为此流老曾先后五上北京,请教专家学者。许多的珍品仅见于史料记载,下落不明。70多岁的流老为此走大街穿小巷,几乎跑遍了陇原大地。一次,他在兰州隍庙文物市场听一位老先生说,怀素《自叙帖》的刻石可能藏于省政府中山堂的夹墙内。流老四处托人打听,又翻阅各种史料来证实。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怀素《自叙帖》另有版本传言被证实了,可刻石却如石沉大海。流老没有放弃。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拿出一捆拓片让他鉴定,他在家反复研究。夜里两点钟,他禁不住拍案惊喜,这不正是怀素《自叙帖》的拓片吗?这样的事在流老的筹建活动中不胜枚举,现在立于兰州碑林之中的每一块碑刻之上,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虽然困难重重,但流老说:“我不能因资金因素影响质量,也不能因为难就降低选择的标准。兰州碑林,要建就要建成一流的、高标准的。”流萤的脸上露着坚毅。

从建筑设计、碑刻到园林绿化,流老都力求做到最好。在高高的白塔山竖起一座雄伟的阁楼,就曾使他提心吊胆。为了保证阁楼的安全,他与著名建筑设计师彭继军组织专家反复论证;为了绿化,他组织人员从皋兰运土,从兴隆山拉肥。当然,他的高标准严要求更多地体现在碑刻上,因为碑刻才是碑林的灵魂所在。一块好的碑刻,诗词、书法、石头、刻工缺一不可。为了保证碑林的质量,流老始终坚持诗词不好不选,书法不精不选。单就选石头,他就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碑林,反复比较,最后才选定了陕西富平凤凰山石头。

在这流芳百世的盛举中,流老没有多说自己的功绩,而把功劳归于大家。他说:“没有政治的清明、政府的支持,没有甘肃深厚的文化沉积,没有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就没有如今的碑林。兰州碑林全面建成并逐步开放还要仰仗大家。”

采访结束后,流老带我们来到碑林,看着雄伟的阁楼、漫回的碑廊、茵茵的绿地、精美的碑刻,我们想说——

流老,兰州碑林将流芳百世,而为碑林呕心沥血的您也将永远被甘肃人民所牢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