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套管属于电站、电器类高压绝缘子,它的作用是将载流导体引入或引出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电器用套管);还可将载流导体穿过建筑物或墙壁(电站用套管)。
如图2.17所示为最简单的绝缘套管,包括绝缘部分1、金具固定连接套筒(又称法兰)2以及中心导电杆3。外部为瓷套,瓷套与中间导电杆之间则有各种结构方式,按套管的不同结构方式而分为纯瓷套管、充油套管和电容套管。
1.纯瓷套管的结构特点
纯瓷套管以电瓷(或还有空气)为绝缘,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纯瓷套管又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如图2.16 ( c)所示即为空心纯瓷套管,在瓷件与导电杆之间有一空气腔。纯瓷空心套管一般只能用于较低电压等级。当电压过高时, 由于导电杆周围电场强度甚高,空气腔产生电晕,使套管表面容易发生滑闪放电。在空气腔套管的导电杆上缠有几层胶纸(3~5 mm厚),因纸的εr较空气的大,所以导电杆部位在交流电压下的电场强度降低。可以提高起晕电压,从而提高了套管的闪络电压。
空心纯瓷套管的缺点是中部直径大,内部鼓形空腔的制造不方便,导电杆如用纸层包裹也容易老化或受潮。因此, 目前我国在20 kV以上则采用无空气腔的实心套管。实心套管在瓷件与导电杆之间没有空气腔,瓷件内壁涂以半导体釉均压层,然后用弹簧片与导电杆接通,使瓷件与导电杆同电位,这样内腔的气隙不承受电压,以免发生电晕。
纯瓷套管一般只做到35 kV及以下较低电压等级。当电压更高时,则采用充油套管或电容套管。
2.充油套管的结构特点
充油套管就相当于在纯瓷套管的空心内腔里充以绝缘油。充油套管的击穿电压、散热性能比原来空心时大为改善。
20 kV及以下的充油套管,主要就靠瓷套里所充的变压器油作绝缘。当电压较高,如35 kV以上时,导电杆表面处油道里的电场强度已很高,为此,常在导电杆上套以胶纸管或包以电缆纸(5~15 mm),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油道的击穿电压。
图2.17 最简单的绝缘套管
1—绝缘;2—法兰;3—导电杆
对于60 kV或110 kV以上的充油套管,只是在导电杆上套装胶纸管或包绕电缆纸,其击穿电压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需在油隙中再加入几个胶纸筒,利用屏蔽作用来提高击穿电压。将油隙分得越细,击穿电压越高。如图2.18所示为高压试验变压器充油套管主要部件局部截面示意图。 由图可见,在导电杆1与法兰6间有四个壁厚3 mm的胶纸筒3;为减小导电杆附近油道中的场强,在导电杆上包以40 mm厚的油浸浸纸2;为降低法兰处场强,提高沿瓷面的滑闪电压,在法兰内设有接地屏4,运行中接地屏与法兰用导线相连。在高压充油套管的屏障(胶纸筒)上,有时还覆有金属箔(黄铜或铝箔),带有下述电容式套管中的均压极板的作用——调整径向及轴向的电位分布,从而进一步改善套管的电气性能。
图2.18 某试验变压器套管截面
3.电容式套管的结构特点
充油套管中,屏障数目不能太多(通常不超过6~8个),数目太多会使套管的制造发生困难,油循环也受到阻碍;何况充油套管里总还有较宽的油道,其电气强度远比纸层的低。
所以更高电压时改用电容式套管。如图2.19所示为电容式套管示意图,它主要由导电杆1、电容芯子5、瓷套3、法兰4、油箱2等组成。
电容式套管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容芯子。电容芯子是在导电杆上用绝缘纸和金属箔(铝箔)交替缠绕而成,如图2.20所示。电容芯子制成锥状,即金属箔的长度随离开导电杆的距离增加而减小。目的是为了调整导电杆与地极间的电场,使之比较均匀。调整原理:在图2.20中,每两层金属箔间形成一圆柱电容器,每层金属箔是径向电场强度为
(2-4)
式中 Q——金属箔上的电荷;
r——金属箔圆柱的半径;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r——金属箔间绝缘纸的相对介电常数;
l——金属箔的长度。
图2.19 电容式套管示意图
图2.20 电容芯子示意图
因为ε0、εr与Q均为常数,所以Er=f(rl) ;只有当rl为一常数时,Er才为常数,即各层径向电场强度才均匀相等。此时,离导电杆较远(r大)的金属箔圆柱的长度(l)较短,这样电容的体积就成了锥体状。
电容套管由于采用了电容芯子作为内绝缘,因此电气性能比充油套管好,同时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所以, 目前电容式套管已在全国大量生产和应用,并逐步取代充油套管。但由于多层介质巨大的吸湿性,电容套管密封不好容易受潮;还有电容套管散热性较差,有可能引起热击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