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碑林
郝贵平
兰州遗存清代黄河铁桥,拱架若虹,势压浊波,近百年岁月,为交通要衢,车流往来,行人如织。黄河至此,依山穿城,赭流浩浩,桥水相谐,刚柔并见。七月里我穿桥北往,欲登白塔山赏兰州碑林。闻此碑林成陇原一典,集展今古名人及甘肃书家众多墨作镌刻,碑园构筑,古朴新颖,我兴若春草。过桥时,抚钢铁栏杆,览黄河波流,源远流长之慨,已弥沛于心。
白塔山林木葱茏,元代白塔巍然云空,明建白塔寺今存康熙年青铜钟、象皮鼓,为城市山林型公园。兰州碑林在白塔山西峰,北依翠山叠岭,南瞰黄河、金城;亭廊轩阁环绕而建,有“草圣阁”雄居南廊正中,重檐叠轩,朱瓦红柱,耸峙蓝天,是碑园领衔建筑;“草圣”即东汉著名书法家、敦煌郡人氏张芝之称,张芝雕像即面阁而立,阁以“草圣”名之,意在崇树陇上绝顶书家。轩廊之间,草坪茵茵,曲径嘉木,布设其间。彩檐绿地互映,碑园自成风景。长廊内壁,碑石排布,赫然在目;阁厅刻展,光华斑斓,叹为观止。此间精勒陇原名家和国内众家关乎西陇情志的书作170余幅,制碑、筹建两载有余。公元2000年初具规模,对外开放,为甘肃书法文化一大载体。其构想运筹,成功建设,堪称远见卓识。
甘肃古为边塞,地域辽远,风景苍凉,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千古沧桑,以书艺载石流传者,珍品极多。秦安陶刻,周朝铭文,石鼓篆记,敦煌写经,秦汉简牍,淳化阁帖……书法文化可谓源流深远,瑰宝丰厚。历史上经济滞后,并不阻碍文化播扬。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并非一定与经济同步,往往是经济虽欠发达,传统文化的魅力依然濡养着生命的情趣,其中的继承和创造,总如长河涌波,泱泱不断。兰州碑林刻展淳化阁帖、秦汉简牍、敦煌写经,复制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名碑,展示了汉字书法艺术强大的生命力,风采灼灼,光华璀璨,人文价值极高,不愧为馆存之宝。
在兰州碑林,古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学者等,涉及甘肃的诗文书作,被一一选刻,显要置于碑林草圣阁。孙中山示手札于陇人,畅叙时局,墨迹凝重;毛泽东长征过陇,赋《长征》、《六盘山》,手笔豪放;林则徐咏《出嘉峪关感赋》,于右任书敦煌石窟佳句;郭沫若为刘家峡水电站兴题《满江红》,赵朴初为丝绸之路节调寄《八声甘州》;王昌龄《从军行》,王之涣存《凉州词》……这些著名的诗文书作,折射陇原历史和社会发展,其诗文内涵和笔法风貌,饱含感情和视觉的冲击之力。战争风烟,政治波澜,社会发展,文化积淀,以及山河胜境,风物遗迹,莫不引动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学者等赋诗作文,寄托情怀;而彪炳史册的历代名家,莫不善事中国独特的毛笔,为丰富的经典诗文赋以炉火纯青、风格各异的书艺佳作。兰州碑林集陇原书艺杰作之大成,营造一方感受名家诗文和名家书法完美结合的胜境,功莫大焉。
汉字及其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华夏文明和华夏传统的组成部分,培育了名家辈出的书艺人物,产生了体态无穷的书法名作。尽观兰州碑林,自古至今,从政要、军领,文人、墨客,到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挥毫高手,接代颖出,杰出书家,灿若群星。碑林刻展的百多幅精美之作,功力深厚,造诣高远,每一幅都是一种“非常之观”,每一幅都是一座耸立的高山。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山谷有领悟书法之道的名言:“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兰州碑林所刻之书,得华夏江山、华夏文明和华夏民族精神之助,皆托于优秀诗文,自成境界,自树一格,百花绽放,各显风流。兰州碑林是一座书艺宝库,揣摩每一幅佳制,无不是领略一种独有而鲜活的笔性墨情:笔墨无声,刚柔会说,石头无语,疏密可言。
兰州碑林树建的是一尊厚重的功德。肇建人其名流萤,会宁人氏,曾任甘肃日报和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人大要职。流萤《兰州碑林纪略》一文,叙其司职宣传,深感世人受边塞诗影响,对甘肃多有误识,因有创建碑林动意;直至年逾花甲,息影政坛,便横心迎难,竭力促进。党政领导、文化部门、专家学者同策共谋,工矿企业、书界同仁、普通群众捐资助建。国内学界巨人、书坛泰斗为碑林题名、题词、书匾、书碑。今碑林初成,终于得以展示甘肃古今人文之盛,流萤慨而有言:无愧先贤,有益后昆,至为幸者,何其欣哉!兰州碑林是甘肃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本身就是一座仰首高视的丰碑。
流连兰州碑林,难禁不舍情思。不只是汉字,不只是书法,从一碑又一碑佳构中,我细细品味每一帧作品蕴涵的时代风云、社会风情和人格精神。碑林址在山巅,透过草圣阁轩窗,悠悠黄河与兰州景观尽收眼底。我忽然悟得,泱泱黄河布展的蜿蜒形象,仿佛就是一轴肆意挥洒、气势豪放的书法大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