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经验表明,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至少有60%是单相接地故障。在电网较小、线路不太长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时,流过故障点的电容电流很小,在故障消失后,电弧一般可以自行熄灭。随着电网的发展和电压等级的提高,单相接地的电容电流将随之增加,当6~10 kV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超过30 A或351 kV以上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超过10 A时,电弧将难以自行熄灭。但这种电容电流又不会大到形成稳定电弧的程度,因此在故障点可能出现电弧“熄灭-重燃”的间歇性现象,引起电力系统状态瞬间改变,导致电网中电感、电容回路的电磁振荡,使系统中性点发生偏移,健全相和故障相都产生过电压。这种形式的过电压称为电弧接地过电压。
通常,电弧接地过电压不会使符合标准的良好电气设备发生损坏。但是应该看到,在系统中经常有一些弱绝缘的电气设备或在运行中绝缘性能可能急剧下降的电气设备,还有些绝缘存在着潜伏性故障,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没有检查出来,在这些情况下,遇到电弧接地过电压,就可能导致危险。这种过电压波及面较广,持续时间长(因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允许带单相接地运行时间为0.5~2h),且单相不稳定电弧接地在系统中出现的机会又很多。因此,电弧接地过电压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
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发展与电弧熄灭的时刻有关。通常认为电弧熄灭有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种是在空气中的开放性电弧,大多在工频电流过零时熄灭;另一种是油中的电弧,常常在过渡过程中高频振荡电流过零时熄灭。实际上,电弧能否熄灭,是由电流过零时间隙中抗电强度的恢复和加在间隙上的恢复电压所决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