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算定额的应用
土方开挖工程概算定额包括土方开挖和运输定额,共计52节,905个子目。
土方开挖工程概算定额的一般规定如下:
(1)土方定额的计量单位,除注明外,均按自然方计算。
(2)土方定额的名称:
自然方:指未经扰动的自然状态的土方。
松方:指自然方经人工或机械开挖而松动过的土方。
实方:指填筑(回填)并经过压实后的成品方。
(3)土类级别划分,除冻土外,均按土石十六级分类法的前四级划分土类级别。
(4)土方开挖工程,除定额规定的工作内容外,还包括挖小排水沟、修坡、清除场地草皮杂物、交通指挥、安全设施及取土场和卸土场的小路修筑与维护等所需的人工和费用。
(5)一般土方开挖定额,适用于一般明挖土方工程和上口宽超过16 m的渠道及上口面积大于80 m2柱坑土方工程。
(6)渠道土方开挖定额,适用于上口宽小于或等于16 m的梯形断面、长条形、底边需要修整的渠道土方工程。
(7)沟槽土方开挖定额,适用于上口宽小于或等于8m的矩形断面或边坡陡于1∶0.5的梯形断面,长度大于宽度3倍的长条形,只修底不修边坡的土方工程,如截水墙、齿墙等各类墙基和电缆沟等。
(8)柱坑土方开挖定额,适用于上口面积小于或等于80 m2、长度小于宽度3倍、深度小于上口短边长度或直径、四侧垂直或边坡陡于1∶0.5、不修边坡只修底的坑挖工程,如集水坑、柱坑、机座等工程。
(9)平洞土方开挖定额,适用于水平夹角小于或等于6°,断面积大于2.5 m2的各型隧洞洞挖工程。
(10)斜井土方开挖定额,适用于水平夹角为6°至75°,断面积大于2.5 m2的洞挖工程。
(11)竖井土方开挖定额,适用于水平夹角大于75°,断面积大于2.5 m2,深度大于上口短边长度或直径的洞挖工程,如抽水井、闸门井、交通井、通风井等。
(12)砂砾(卵)石开挖和运输,按Ⅳ类土定额计算,见表5-1。
(13)管道沟土方开挖,若采用《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第一部分第39、40、41节定额,不需要修边修底时,每100 m3减少下列工时:
Ⅰ~Ⅱ类土:13.1工时;Ⅲ类土:14.4工时;Ⅳ类土:15.7工时。
(14) (推土机的推土距离和铲运机的铲运距离是指取土中心至卸土中心的平均距离。推土机推松土时,定额乘以0.8的系数。
(15)挖掘机、轮斗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土料(含渠道土方)汽车运输各节已包括卸料场配备的推土机定额在内。
(16)挖掘机、装载机挖装土料自卸汽车运输定额,系指挖装自然方拟定,如挖装松土时,其中人工及挖装机械乘0.85系数。
(17)土方洞挖定额中《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第6、 7节及第22节至24节定额中轴流通风机台时数量,是按一个工作面长200 m拟定的,如超过200 m,定额乘表5-2系数。
表5-2 定额系数
(二)预算定额的应用
土方开挖工程预算定额包含在《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第一章土方工程中,土方工程定额包括土方开挖、运输、压实等定额,共计49节、477个子目,适用于水利建筑工程的土方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预算定额的一般规定如下:
(1)沟槽土方开挖定额,适用于上口宽小于或等于4m的矩形断面或边坡陡于1∶0.5的梯形断面,长度大于宽度3倍的长条形,只修底不修边坡的土方工程,如截水墙、齿墙等各类墙基和电缆沟等。
(2)采用《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39、 40、 41节定额,不需要修边修底时,每100 m3减少人工14工时。
(3)挖掘机、轮半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土(含渠道土方) 自卸汽车运输各节,适用于Ⅲ类土。Ⅰ、Ⅱ类土和Ⅳ类土按表5-3所列系数进行调整。
表5-3 Ⅰ 、 Ⅱ 、 Ⅲ和Ⅳ类土调整系数
(4)人工装土,机动翻斗车、手扶拖拉机、 中型拖拉机、 自卸汽车、载重汽车运输各节若要考虑挖土,挖土按表5-4计算。
表5-4 人工挖一般土方
(5)压实定额适用于水利筑坝工程和堤、堰填筑工程。压实定额均按压实成品方计。根据技术要求和施工必须增加的损耗,在计算压实工程的备料量和运输量时,按下式计算:
每100压实成品方需要的自然放量=(100+A)×(设计干密度/天然干密度)
(5-1)
综合系数A,包括开挖、上坝运输、雨后清理、边坡削坡、接缝削坡、施工深陷、取土坑、试验坑和不可避免的压坏等损耗因素。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坝料按表5-5选取A值,使用时不再调整。
表5-5 综合系数A值损耗因素
(6)其他参考——概算定额土方开挖工程中的1~6、 8~ 12、 14~17条。
(三)定额工程量计算常用数据
(1)土石方松实系数换算可参考表5-6。
表5-6 土石方松实系数换算表
注:①松实系数是指土石料体积的比例关系,供一般土石方工程换算时参考;
②块石实方指堆石坝坝体方,块石松方即块石堆方。
(2)一般工程土类分级表见表5-7。
表5-7 一般工程土类分级表
(3)岩石十二类分级与十六类分级对照见表5-8。
表5-8 岩石十二类分级与十六类分级对照表
(4)岩石类别分级见表表5-9。
表5-9 岩石类别分级表
续表
(5)大型土(石)方工程工程量横截面计算法。横截面计算方法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或形状狭长地带。
其方法是:首先根据地形图和总平面图,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横截面,相邻两个横截面的距离视地形变化而定。在地形起伏变化大的地段,布置密一些(即距离短一些),反之则可适当长一些。如线路断面在平坦地区,可取50m一个,山坡地区可取20m一个,遇到变化大的地段再加测断面,然后实测每个断面特征点的标高,量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如果测区已有比较精确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也可在图上设置横断面,用比例尺直接量取距离,按等高线求高程,方法简捷,就其精度来说,没有实测的高)。按比例尺把每个横截面绘制到厘米方格纸上,并套上相应的设计断面,则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两轮廓线之间的部分,就是需要计算施工的部分。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划分横截面:根据地形图(或直接测量)及竖向布置图,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为横截面A—A',B—B',C—C, 划分为垂直等高线,或垂直主要建筑物的边长;横截面之间的间距可不等,地形变化复杂的间距宜小,反之宜大一些,但最大不宜大于100m。
②画截面图形:按比例绘制每个横截面的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的轮廓线。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轮廓线之间的部分,即为填方和挖方的截面。
③计算截面面积:按表5-10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截面的填方和挖方的横截面积。
表5-10 常用横截面计算公式
续表
h1
④计算土方量,根据截面面积计算土方量:
(5-2)
式中 V——表示相邻两截面间的土方量(m3) ;
F1、F2——相邻梁截面的挖(填)方截面积(m2) ;
L——表示相邻截面间的间距(m)。
⑤按土方量汇总(表5-11)。如图5-1中A—A'所示,设桩号0+0.00的填方横截面积为2.80m2,挖方横截面积为3.90m2 ; B—B'中,设桩号0+0.00的填方横截面积为2.35m2,挖方横截面积为6.75m2,两桩间的距离为20m,则其挖填方量分别为:
(5-3)
(5-4)
表5-11 土方量汇总表
(6)大型土(石)方工程工程量方格网计算法。
①根据需要平整区域的地形图(或直接测量地形)划分方格网。方格的大小视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及计算要求的经度不同而不同,一般方格的大小为20m×20m(也可10m×10m)。然后按设计(总图或竖向布置图),在方格网上套画出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即施工后需达到的高度)和自然标高(原地形高度)。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之差即为施工高度,“-”表示挖方,“+”表示填方。
②当方格内相邻两角一为填方,一为挖方时,则应按比例分配计算出两角之间不挖不填的“零”点位置,并标于方格边上。再将各“零”点用直线连起来,就可将建筑场地划分为填、挖方区。
③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公式可参照表5-12进行。如遇陡坡等突然变化起伏地段,由于高低悬殊,采用本方法也难计算准确时,就视具体情况另行补充计算。
图5-1 横断面土方量挖填示意图
表5-12 方格网点常用计算公式
续表
④将挖方区、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出的工程量汇总,即得到该建筑场地的土石方挖、填方工程量总量。
(7)挖沟槽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外墙沟槽:V =S·L
(5-5)
内墙沟槽:V = S·L
(5-6)
管道沟槽:V=S·L
(5-7)
其中,沟槽断面有如下形式:
①钢筋混凝土基础有垫层时:
a.两面放坡,如图5-2 (a)所示。
(5-8)
b.不放坡无挡土板,如图5-2 (b)所示。
(5-9)
c.不放坡加两面挡土板,如图5-2 (c)所示。
(5-10)
d.一面放坡一面挡土板,如图5-2(d)所示。
(5-11)
②基础有其他垫层时:
a.两面放坡,如图5-2 (e)所示。
(5-12)
b.不放坡无挡土板,如图5-2 (f)所示。
(5-13)
(a)
(b)
(c)
(d)
图5-2 沟槽断面示意图(有垫层时)
③基础无垫层时:
a.两面放坡,如图5-3 (a)所示。
S =[(b+2c)+mh·h
(5-14)
图5-3 沟槽断面示意图(无垫层时)
b.不放坡无挡土板,如图5-3 (b)所示。
S =(b+2c)·h
(5-15)
c.不放坡加两面挡土板,如图5-3 (c)所示。
S =(b+2c+2×0.1)· h
( 5-16)
d.一面放坡一面挡土板,如图5-3 (d)所示。
S =(b+2c+0.1+0.5mh)·h
(5-17)
式中 S断——沟槽断面面积;
m——放坡系数;
c—工作面宽度;
h——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深度,即垫层上基槽开挖深度;
——基础垫层高度;
b——基础地面宽度;
——基础垫层宽度。
(8)边坡土方工程量计算。
为了保持土体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挖方和填方的周边都应修筑成适当的边坡。土体边坡示意图如图5-4 (a)所示。图中的m为边皮底的宽度b与边坡高度h的比,称为坡度系数。当边坡高度为已知时,所需边皮底宽b即等于mh (1∶m=h∶b)。若边坡高度较大,可在满足土体稳定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土层及其所受的压力,将边坡修筑成折线形,如图5-4 (b)所示,以减小土方工程量。
图5-4 土体边坡示意图
边坡的坡度系数(边坡宽度:边坡高度)根据不同的填挖高度(深度)、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的重要性,在设计文件中应有明确的规定。常用的挖方边坡坡度和填方高度限值,见表5-13和表5-14。
表5-13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时永久性土方构筑物挖方的边坡坡度
表5-14 填方边坡为1∶1.5时的高度限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