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美丽中国的铿锵号角

建设美丽中国的铿锵号角

时间:2023-1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穆尔指出,“美丽自然的幽静和博大是思想和信念的摇篮”。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出的郑重宣言。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这诗一般的语言,出现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中,让人们眼睛一亮,印象深刻,更道出了众多人的期盼。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建设生态文明,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永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

近30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但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我国城镇化突飞猛进,但许多地方砍树、填湖、盖楼,到处是刺眼的钢筋水泥“森林”,绿色等自然风光难觅。在广袤的农村,一些村庄的原始风貌也在城镇化过程中随着村庄的消失而无影无踪。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成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促进形成了生态文明发展的中国范式,改造和提升着工业文明。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全面的过程。20世纪后半叶,尊重自然多具有被动色彩,靠山吃山、有水快流,有的地方甚至为了“金山银山”而破坏“绿水青山”,单一、被动地治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进入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和力度不断提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把绿色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手段和评判标准。在实践中,提出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尊重和顺应自然的方针,明确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路径。

水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控制性因素,人类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资源,不仅人类社会难以为继,任何生命都无法延续。因此,水是生命之源,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国家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水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水生态文明涵盖了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目标,又突出了环境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水利事业得到迅猛发展,水利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清晰阐述了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在水利宏观布局方面,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强调要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坚持节约与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促进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要实现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生态修复和保护。

2013年水利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及纲要,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原则及主要工作内容,强调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组织实施方案。指出水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在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满足居民基本水资源需求基础上,突出重点,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适度建设水景观,避免借生态建设名义浪费和破坏水资源。

——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谋划水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统筹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根据各地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积极性较高的城市或区域,开展试点和创建工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辐射带动流域、区域水生态的改善和提升。

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基本理顺,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明确,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吸收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等工作经验,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过加快推进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初步形成以水系为脉络,以水利为龙头,多部门协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格局。水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有38个试点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7个试点进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行列。在国家试点示范带动下,江苏等11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生态文明创建。围绕“水系完整性、水体流动性、水质良好性、生物多样性、文化传承性”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完成13个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和14个不同类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塔里木河、黑河等流域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

通过不断完善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强化科学调度手段,黄河等重要江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发挥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黄河干流已实现连续16年不断流,河口生态持续好转。黑河下游东居延海连续11年不干涸,形成近40平方公里水面。新疆颁布实施《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2000年以来累计向下游输送生态水46亿立方米。黄河、淮河生态调度,引江济太、引黄入冀、引黄济青、引黄济津、扎龙湿地补水等水资源统一调度也有效保障了区域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