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住宅建设是以极其发达的工业化水平为背景的,美国制造业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具有各产业协调发展、劳动生产率高、产业聚集、要素市场发达、国内市场大等特点,这直接影响了住宅建设的方式和水平。美国的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这不仅反映在主体结构构件的通用化上,而且特别反映在各类制品和设备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上。除工厂生产的活动房屋和成套供应木框架结构的预制构配件外,其他混凝土构件和制品、轻质板材、室内外装修,以及设备等产品十分丰富,品种达几万种,用户可以通过产品目录,从市场上自由买到所需的产品。
美国的工业化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它是汽车拖车式的、用于野营的汽车房屋。最初作为车房的一个分枝业务而存在,主要是为选择迁移、移动生活方式的人提供一个住所。但是在40年代,也就是“二战”期间,野营的人数减少了,旅行车被固定下来,作为临时的住宅。“二战”结束以后,政府担心拖车造成贫民窟,不许再用其来做住宅。
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大幅增长,军人复员,移民浦入,同时军队和建筑施工队也急需简易住宅,美国出现了严重的住房短缺。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主又开始购买旅行拖车作为住宅使用。于是政府又放宽了政策,允许使用汽车房屋。同时,受它的启发,一些住宅生产厂家也开始生产外观更像传统住宅,但是可以用大型的汽车拉到各个地方直接安装的工业化住宅。可以说,汽车房屋是美国工业化住宅的一个雏形,如图3-6所示。
图 3-6 美国早年的汽车房屋
美国的工业化住宅是从房车发展而来的,其在美国人心中的感觉大多是低档的、破旧的住宅,其居民大多是贫穷的、老弱的、少数民族或移民。更糟糕的是,由于社会的偏见(对低收入家庭等),大多数美国的地方政府都对这种住宅群的分布有多种限制,工业化住宅在选取土地时就根难进入“主流社会”的土地使用地域(城市里或市郊较好的位置),这更强化了人们对这种产品的心理定位,其居住者也难以享受到其他住宅居住者一样的权益。为了摆脱“低等”、“廉价”形象,工业化住宅努力求变。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由HUD负责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到今天。除了注重质量,现在的工业化住宅更加注重提升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许多工业化住宅的外观与非工业化住宅外观差别无几。新的技术不断出台,节省方面也是新的关注点。这说明,美国的工业化住宅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阶段性转变。
美国1997年新建住宅147.6万套,其中工业化住宅113万套,均为低层住宅,其中主要为木结构,数量为99万套,其他的为钢结构。这取决于他们传统的居住习惯。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不完全统计,2001年,美国的工业化住宅已经达到了 1000 万套,为2200万的美国人解决了居住问题。
现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的是工业化住宅。在美国,工业化住宅8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住房的主要形式,因为其成本还不到非工业化住宅的一半。在低收入人群、无福利的购房者中,工业化住宅是住房的主要来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