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中国发展现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中国发展现状

时间:2024-1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试点示范城市和项目为引导,部分地区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装配式建筑累计开工1200万m2, 2014年,当年开工约1800万m2,2015年,当年开工近 4000万m2。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面积约8000万m2,再加上钢结构、木结构建筑,大约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5%。

1. 装配式建筑稳步推进

以试点示范城市和项目为引导,部分地区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装配式建筑累计开工1200万m2, 2014年,当年开工约1800万m2,2015年,当年开工近 4000万m2。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面积约8000万m2,再加上钢结构、木结构建筑,大约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5%。

2. 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建立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都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业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3. 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建立

经过多年研究和努力,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试点项目的推广,各类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相关标准规范陆续出台。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已于2014年正式执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已于2015年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2015于2016年实行。

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部品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分单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在建筑结构方面,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应用,装配式剪力墙、框架外挂板等结构体系施工技术日益成熟,设计、施工与装修一体化项目的比例逐年提高。屋面、外墙、门窗等一体化保温节能技术产品越来越丰富,节水与雨水收集技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等得到了较多应用。这些装配式技术提高了住宅的质量、性能和品质,提升了整体节能减排效果,带动了工程建设科技水平全面提升。

4. 行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建筑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与技工日渐短缺,从客观上促使越来越多的开发、施工企业投身装配式建筑工作,把其作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万科、远大等一批龙头企业已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和构配件生产运输、施工以及配套等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4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PC构件生产线超过200条,产能超过2000万m3,如按预制率50%和20%分别测算,可供应装配式建筑面积8000万m2到20000万m2。整个建设行业走装配式建筑发展道路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标准化设计,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模式正在成为发展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