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准规范有待健全
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标准规范,但缺乏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独立的标准规范体系。部品及构配件的工业化设计标准和产品标准需要完善。由于缺乏对模数化的强制要求,导致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工业化建造的综合优势不能充分显现。
2. 技术体系有待完善
各地在探索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和实践应用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技术体系,但大部分还是在试点探索阶段,成熟的、易规模推广的还相对较少。当前,迫切需要总结梳理成熟可靠的技术体系,作为全国各地试点项目选择的参考依据。
3. 监管机制不匹配
当前的建设行业管理机制不适应或滞后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有些监管办法甚至阻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效率提升;而有些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甚至又出现监管真空,容易出现新的质量安全隐患,必须加快探索新型的建设管理部门监管制度。
4. 生产过程脱节
装配式建筑适于采用设计生产施工装修一体化,但目前生产过程各环节条块分割,没有形成上下贯穿的产业链,造成设计与生产施工脱节、部品构件生产与建造脱节、工程建造与运维管理使用脱节,导致工程质量性能难以保障、责任难以追究。
5. 成本高于现浇影响推广
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在社会化分工尚未形成、未能实施大规模广泛应用的市场环境下,装配式建造成本普遍高于现浇混凝土建造方式,每平方米大体增加200元到500元。而装配式建筑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被充分认识,特别是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市场不易接受,直接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推进速度。随着规模化的推进和效率的提升,性价比的综合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
6. 装配式建筑人才不足
目前,不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生产、安装等各环节都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7. 与装配式建造相匹配的配套能力不足
尚未形成与装配式建造相匹配的产业链,包括预制构件生产设备、运输设备、关键构配件产品、适宜的机械工具等,这些能力不配套,已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