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安装是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建设材料预制方式、施工机械和辅助工具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从施工安装的大概念来讲,人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加简易工具阶段;人工、系统化工具加辅助机械阶段;人工、系统化工具加自动化设备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中西方建筑史上都有非常典型的例子:比如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的安装,石头与木结构的混合安装,孔庙前巨型碑林的安装;西方的教堂、石头建筑的安装等都是典型的案例。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建筑主要靠人力组织、人工加工后的材料,用现有资源加工出工具,借助自然界的地形地势辅以大量的劳力施工安装而成,那时尚没有大型施工机械。
第二个阶段是伴随着工业革命、机械化进程而发展,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使用系统化金属工具,借助大小型机械作业,使得建筑施工安装的效率得到飞速的提升,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今天所说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装其实就处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按照人工和机械的使用占比可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即人类应用智能机械、信息化技术于建筑安装工程中。这在目前也属于前沿地带,只是应用于一些特殊工程中,属于未来发展方向。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安装的发展是人类在已有的建筑施工经验基础上,随着混凝土预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20世纪初,西方工业国家在钢结构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施工安装经验,随着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发明和出现,一些装配式的施工安装方法也被延伸到混凝土领域,比如早期的预制楼梯、楼板和梁的安装。到了二战结束,欧洲国家对于战后重建的快速需求,也促进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板式住宅建筑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与其相关联的施工安装技术也得到发展。这个时期的特征也是各类预制构件采用钢筋环等作为起吊辅助。
真正意义上的工具式发展以及相关起吊连接件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各类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元素也开始愈加多样化,其连接形式也进入标准化的时代。这个时期,各类构件的起吊安装都有非常成熟的工法规定,比如预制框架结构的梁柱板的吊装和节点连接处理。这个时期开始,相关企业也专门编制起吊件和埋件的相关产品的标准和使用说明。到了今天,西方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装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在产品和工法上没有太多的变化,新的特征是功能的集成化、更加节能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引入。
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发展取得较好成效:部分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研发、探索和实践积累,形成了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施工工艺工法。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中,主要采取的连接技术包括有灌浆套筒连接和固定浆锚搭接连接方式。部分施工企业注重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组织管理,生产施工效率、工程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对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的培训,一些企业探索成立专业的施工队伍,承接装配式建筑项目。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正在由单一施工主体发展成为含有设计、生产、施工等板块的集团型企业。一些企业探索出施工与装修同步实施、穿插施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施模式,可有效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整体还处于百花齐放、各自为营的状态,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并通过大量项目实践和积累来形成系统化的施工安装组织模式和操作工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