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Q-5-81的推进性能数据
与常规螺旋桨图谱(例如国内曾采用的苏联CK图谱)一样,标出本系列中各螺旋桨P/D表征值,绘出KT~JP、KQ~JP曲线。整个系列性能数据绘于图1,图中标出了空泡导致推力系数KT值下降(失推)临界线。为避免图上曲线重叠过度,将性能数据KT~JP(σ=常数)和KQ~JP(σ~JP)分别绘于图1 (a)、(b)两部分。
2.螺旋桨设计辅助图
图2所示为KT/J2P~JP曲线。用作满足船—机—桨匹配,舰船要自航,螺旋桨推力与船阻力必须平衡,才能实现匀速航行时,要求满足
若为具有ZP只螺旋桨的多桨船,则有
或按设定将载荷分配到各只螺旋桨,一旦得到设计螺旋桨所需数据、JP,就可以由图2查出设计螺旋桨特征螺距比P/D,决定直径D等参数。
3.桨推力下降限界线
系列是针对常规高速舰船推进需要而开发的,这些螺旋桨在设计航速大多难以避免空泡,已有工程实践中希望不要出现严重剥蚀;螺旋桨不要“失推”,即不出现因空泡区扩大,虽增加桨转数,航速却不再上升,舰船达不到预期航速,主机功率也无法发挥。实际出现过这种情况。为此,在图3中标出了不同σ下,桨推力系数KT开始下降,偏离所试得的KT~JP曲线位置,即实际螺旋桨叶严重空泡化,出现螺旋桨“失推”。
图1 JQ-5-81系列螺旋桨性能曲线
(a)KT~Jp(b)10KQ~Jp;ηp~Jp
图2 JQ 581系列螺旋桨设计辅助线
(KT/JP2~JP)
工程实践中,按已知螺旋桨转数n舰船阻力及相关推进因子,要求达到航速v A,经设计选定直径D、螺距比P/D,加上现在已知的Jp=及σ=,就可由图3推力下降限界线,查看螺旋桨设计方案的螺距比P/D,是否满足不“失推”的条件。例如,由图3看,倘若要求桨在σ=1.0,JP=0.94运行,则需要选用螺距比P/D>1.4。否则,螺旋桨将“失推”,不能提供必要推力,达到预期航速。
4.螺距比变化值的确定
本系列为变螺距螺旋桨,由图1选中的螺距比P/D,为P/D=(P/D)0.7,到图4中查各半径r处的局地P/D值。近年来为减震抗蚀、降噪之目的,在船用螺旋桨设计方案中,广泛采用带有叶梢卸载的变螺距措施。由于叶面叶背的压力差,是形成桨推力的基础,这种压力梯度有将叶面流体经叶梢“压”向叶背的趋势。从而在螺旋桨梢部形成涡流及导致梢涡空泡。螺旋桨载荷越重,这种趋势越明显。本系列的叶梢卸载程度随载荷增高而更加显著,用于载荷高的螺旋桨的螺距比P/D将更低,故本系列采取了表1所示叶梢卸载螺距比变化。
图3 JQ-5-81系列螺旋桨推力下降限界Jp~σ
图4 螺旋桨螺距变化图谱
表1 叶梢卸载螺距比变化
5.桨叶剖面宽度C/D及拱度f/D值
本系列螺旋桨盘面比值为:当桨毂径比d/D≈0.25时,EAR≈0.81;若用于调距桨,d/D≥0.30时,EAR≈0.75。本系列螺旋桨叶宽分布C/D及剖面拱度分布f/D~f()数据列于表2。表中,C/D的数值,在标记“/”以上为定距桨;标记“/”以下为调距桨的叶宽,根据桨毂形状需要及几何光顺要求,带“*”数据为可随需要选定数值。对于定距桨r=0.25剖面为强度校核剖面,其宽度可按图纸布置设定;对于调距桨,r=0.35剖面为强度校核剖面,需根据桨叶布放及调距——转动桨叶要求设定。还要特别提出的是:当螺旋桨轴斜向伸出船底时,为避免斜流引其桨叶根部剥蚀,可以采用负拱度的剖面。负拱度剖面在斜流中运转时,其形状和流体动力(空泡)互相影响,可以起到“减蚀孔”的作用,实际应用中也确实避免了出现以前在三叶桨上常见的叶根叶面剥蚀。
表2 系列螺旋桨相对宽度C/D及剖面拱度f/D
6.桨叶剖面翼型及拱度分布
本系列螺旋桨采用美国NACA16和NACA66型翼型剖面。桨叶剖面拱度分布采用NACA推出的“a”系列,其中,最常用a=0.8[由剖面导边沿到80%弦长处压降系数相等,从导边驻点开始压降系数值保持不变,直到100%弦长(a=1.0)处,或到80%弦长(a=0.8)处起,逐步下降到压降系数为0的剖面]。后来,为适应伴流不均匀,俄国人公布了对拱度分布修正,在导边区的5%~20%弦长区间,将压降系数由0逐步降到设定等值。因此,整个剖面上压力分布如同一个“梯形”区,称为”屋顶式“压力分布。例如,a=0.8,b=0.10,就意味着剖面弦长由0到10%弦长(b=0.10)处,压降系数才达到设定值,在距导缘80%弦长处(a=0.8)开始下降,降到随边压降值系数为0。
本系列螺旋桨各半径2r/D的剖面翼型和拱度分布见表3。
表3 各半径剖面翼型和拱度分布
7.桨叶厚度的确定
为保证螺旋桨叶应有足够强度,可按世界各船检局各自提供的螺旋桨叶强度校核规范,据以得出船检(船东)认可的桨叶厚度(r=0.25或r=0.35及r=0.60处厚度)。在研发40°侧斜的本系列定距桨时,曾对这类螺旋桨的强度,特别是倒车(倒转)强度表示关注。在几何相似条件下,认为流体动力、材料应力相似,要求各对应点的应力水平(实际应力与允许应力比)相同。推出桨叶厚度确定式:
式中:t——计算半径r处的桨叶剖面最大厚度/mm;
PD——螺旋桨强度校核功率,通常为主机输送到螺旋桨的最大功率/k W;
n——螺旋桨转数/s-1;
D——螺旋桨直径/m;
k——螺旋桨材料许允应力影响因子(见表4)。
F(r)——认为本系列螺旋桨的各剖面的应力水平相同,计算半径处的值,该经验数据可按式(4)求得
表4 材料许允应力影响因子k
为确保螺旋桨叶的倒车强度,距桨叶剖面随边5%弦长处的叶片局地厚,可按下列尾端厚ts的要求,适当取定:
ts≥πD0.65mm,D——以m计。
8.桨叶的侧斜
按各船检局的一致规定:在桨盘(投影)面内,桨轴心到叶剖面中点连线与桨叶参考线的夹角,为该剖面侧斜角,由参考线沿水流方向到剖面中点为负。剖面间最大侧斜角θsk与最小侧斜角θsk的差值为螺旋桨侧斜度。本系列螺旋桨各剖面侧斜角按表5确定。
表5 JQ-5桨叶的侧斜角θsk*分布
*注:表中θsk所指沿水流下洗的方向为“-”。
也可按下式计算θsk=-45.8+211-194
9.桨叶剖面中点在桨轴向的位置及预置纵倾
本系列螺旋桨的轴向位置,按本书专题报告第1篇的标记:桨叶剖面轴向位移(Total Axial Displacement,TAD),是剖面母线轴向位移值。轴向位移由两种因素造成,一是剖面(中点)在已知螺距角的螺旋线上侧斜所致,即“8”节中的SIAD,还有是基于流体动力设计所设定的预置纵倾(Rake),通常表示为“a”。
桨叶剖面沿桨轴向的最终移动位置为(5)TAD=SIAD+Rake,TAD/D=SIAD/D+a/D
桨叶各个剖面的中点位置迹线,是一条周向侧斜、桨轴方向弯曲的空间曲线——掠迹线。本系列推荐式(6)确定桨叶剖面各半径=2r/D中点的掠迹线:
后 记
自1986年起,本系列鹰翅型螺旋桨已经在约7型各类军民舰船得到采用,除满足推进要求外,实际航行结果还表明:装备这种螺旋桨后,舰船体振动确实较轻,比我国此前采用CK图谱设计的螺旋桨诱发的振动幅值下降了70%(至少在两型驱护舰和上海—崇明高速渡船——“飞翼”号上测得),航速也略有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