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路的组成
简单地说,电路就是为电流流通提供的路径。它一般由电源、负载、控制与保护电器、连接导线等组成。简单的直流电路如图1-1所示。
1.电源
电源是一种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如常用的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我们在生活中所用的电也是如此,是将水的落差、煤的燃烧、风力、核能等通过一定的形式推动发电机组运行产生的电。
2.负载
负载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如照明灯、电炉和电动机是将电能分别转换为光能、热能和机械能。在电路中负载是取用及消耗电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设备。图中的图形符号为照明灯,文字符号用D表示。
3.控制与保护电器
控制电器是控制用电设备,使其达到预定工作状态的电器,如各种接触器、继电器和照明开关等,用以在电路中接通和断开电路,起着控制、分配和保护电能的作用。图中的图形符号为照明开关,文字符号用K表示。
4.连接导线
导线是用铜、铝等良导体制成,在电路中将电源、负载及控制电器等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电路,起着传输电能的作用。
在实际的照明电路中,为了防止电路由于短路、过载、漏电等引起事故,还应装设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等保护电器。
(二)电路的有关物理量
1.电场
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它不能被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引入其周围电荷受到作用力现象而被间接发现。我们把带电体周围具有一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空间叫作电场。电场中的每一点都具有一定的电位。正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从高电位向低电位移动,所做的功就是电场中两点电位之差。通常,我们把地球的电位当作零,作为电位的参数位置,其他各点与此参考点之间电位差定义为该点的电位值。
2.电流
电荷有规则向一定方向的移动就形成电流。我们规定电流的方向是从高电位向低电位移动的,也就是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符号为I,电流的单位是“安”,即A。
3.电压(电位差)
静电物或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叫电压。其数值等于单位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所用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与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一致。例如电灯泡电压是220V,也就是说电源加在灯丝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220V。电压用符号U表示,基本单位是“伏”,即V,常用单位还有kV、mV、μV等。
4.(电源)电动势
前面已经知道,电源是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而衡量电源能量转换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电源的电动势。电动势是指电源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向正极所做的功。电动势用符号E表示,单位也为V。
5.电阻
通常将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物体称为导体,将导电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作电阻,它是反映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不同的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不同,通常把截面积1mm2、长度1m的某种导体的电阻值叫电阻率;电阻率越小,这种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各种金属导体中,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铜,所以银是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但银是贵重金属,价格较贵,因此工业上常用铜来做导线;导体的电阻除了跟导体的材料有关以外,还跟导体的横截面的大小和长度有关,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R=ρL/S
式中 ρ——电阻率;
S——横截面积;
L——长度;
R——电阻。
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是“欧”,用字母Ω表示,常用单位还有kΩ、MΩ等。换算的等式为
1kΩ=1000Ω
1MΩ=1000000Ω=106Ω
在国际单位制中,当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时,则该段电路的电阻为1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