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资料收集
(1) 矢量数据。采矿权矢量数据:2010年采矿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获取时间为2011年4月。
地质矿产数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提供,获取时间为2010年12月。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该数据以2007年为基期,2008—2015年为规划期,并展望至2020年(数据由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2) 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矿产、构造、地貌等方面的文、图资料。遵从时间从新到老,比例尺从大到小的原则进行资料的收集,以便剔除过时的资料,保留参考价值高的资料。其中特别要注意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收集,为后续遥感影像单元对比分析、编图单元的合理建立提供依据。
(3) 收集工作区内地形控制资料。在收集地形控制资料时,主要收集区内现有1∶5万尺度的地形图资料,并收集已有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资料作为补充,为后续遥感数据校正提供精度保障。
(4) Landsat—7ETM数据经计算机录入、融合、校正、镶嵌形成了黑龙江省48°以北地区28幅1∶25万遥感影像图。
地理底图:利用全国项目组提供的黑龙江省48°以北地区28幅1∶25万地理底图提取制图所需的地理部分。
地质资料:参考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编制的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遥感专题成果报告。
(5) 数据源的选择。全面整理和利用现有的ETM+数据18景,经图像处理及镶嵌,形成黑龙江省48°以北遥感影像镶嵌图。各景行列号及接收时间见表3-1,图3-1。
表3-1 黑龙江省遥感影像镶嵌图TM/ETM数据表
续表3-1
续表3-1
遥感影像数据选取的原则是要有利于信息的提取,既要植被覆盖度低,又要无冰雪覆盖,并且尽可能少的云影遮掩。由于遥感影像的时相不同,植被覆盖度直接影响到地质信息提取的效果。冬季积雪覆盖高,夏季植被长势旺盛,不利于遥感地质信息的提取;春初、秋末时相遥感数据是地质信息提取的最佳时相。
由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波段设置的局限性不利于矿化蚀变弱信息的提取,因此蚀变信息提取工作拟采用植被覆盖较差、冰雪覆盖较少时段的ETM+数据进行。
此外,原始遥感影像应保证层次丰富、色调均匀、反差适中、清晰、不变色、云量少于5%并不覆盖重要地区,相邻景图像之间保证有不少于图像宽度4%的重叠区域。
二、遥感影像制作
1. 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基准。
影像图的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2. 地理基础
(1) 地理底图选择。地理底图是成果图件的地理基础。本项目采用国家1∶25万和1∶5万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图件,其中收集1∶25万尺度地形图62幅,1∶5万尺度地形图790幅,地理底图各要素(如居民地、水系、道路、铁路、地貌、等高线、行政界线等)的取舍视成图比例尺及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2) 影像底图收集。收集Rapid Eye数据(空间分辨率5m),基本覆盖了黑龙江省北部,面积10万km2,为ETM+数据进行几何校正等工作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影像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