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究依据异常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案,共圈定羟基异常区353处,羟基异常区面积33889.45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218.02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499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843.98km2。与黑龙江省铁染异常区分布整体情况较为相似,黑龙江省48°以北地区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地区,而西南部的平原地区羟基异常区分布较少(图5-20)。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嫩江县北部至爱辉区的西北部接壤地带、逊克县东北部、嘉荫县西南部以及呼玛县与新林区中部。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如逊克县至嘉荫县一带。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其中研究区的东南部及西北部的呼玛—呼中区—漠河县分布较为明显。
图5-20 黑龙江省羟基异常区分布图
漠河中部金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102.71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8.45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39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7.49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1)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东南部较为突出;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在异常区内分布较为分散;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在异常区内西南部的沟谷中有所分布。由于本地区植被覆盖程度较高,因此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岩石裸露的沟谷地区。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亮粉色,呈树枝状分布。
图5-21 漠河中部金矿区与漠河县西部硫铁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二、漠河县西部硫铁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漠河县西部硫铁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301.76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8.52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5.59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8.32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1)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与东南部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为平均。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在西北部异常区内较为突出;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覆盖范围较小;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以西北部较为突出。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淡粉色或深红色,部分区域夹杂有淡绿色。
三、塔河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塔河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224.37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0.13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9.67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7.37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2)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大。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集中,呈团块状;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异常特征不明显;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异常区内分布范围最广,异常特征最为突出。本地区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因此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沟谷地区。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深红色调。
四、呼中区钼矿、萤石矿、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呼中区钼矿、萤石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524.56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6.64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40.25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9.63km2。
——萤石矿蚀变特征
矿区内萤石颜色为浅绿色、绿色、紫色、暗紫色、无色等,萤石具玻璃光泽,半透明,解理发育,性脆。萤石结构为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结晶结构。富矿石构造主要为平行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贫矿石构造为浸染状、角砾状构造。
矿物成分以萤石、石英为主,偶见绢云母,萤石粒度为2~10mm,石英呈他形—半自形叶片状,细脉状沿萤石裂隙或晶体间隙充填分布。可见少量粗粒萤石被包嵌在细粒萤石之中,亦见有细粒脉体石英穿插粗粒石英脉,都说明矿石为不同期次矿化的产物。
围岩蚀变有强烈的硅化,局部见高岭土化,围岩硅化蚀变伴随萤石矿化,为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2)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二级与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大。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沟谷当中,呈树枝状;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在东部异常区内异常特征较为明显;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异常特征较为模糊。本地区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沟谷地区,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好。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深红色调,形状较为不规则。
图5-22 塔河县钼矿区与呼中区钼矿、萤石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五、新林区萤石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新林区萤石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307.34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8.11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1.34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9.21km2。
——萤石矿蚀变特征
根据控矿构造特征及矿体穿切现象,萤石矿物间包容、包含关系,将矿化阶段分为两期,早期萤石矿化以绿色为主,紫色次之,细粒结晶结构、细粒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区内Ⅰ、Ⅰ-1矿体基本上为早期矿化形成的矿物。晚期矿化形成了Ⅱ、Ⅱ-1、Ⅲ号矿体,其特征萤石多为紫色,可见少量绿色,他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晚期矿化形成的矿体穿切早期矿体。
围岩蚀变表现为强硅化,局部见高岭土化,Ⅰ号矿体内见有晚期的硅团块包裹早期的硅质角砾,说明含矿热液具有多期活动特点。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3)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二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大。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北部有零星分布;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主要集中在南部,异常特征较为明显;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以南部较为突出,呈长条状。本地区植被覆盖程度较高,岩石裸露情况较差,异常特征较为模糊。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淡粉色调,呈明显的条带状。
六、呼玛县中部砂金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呼玛县中部砂金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747.25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46.73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6.76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4.29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4)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分布范围较广,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大。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呈斑点状;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零散,异常特征不明显;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异常特征最为明显,以中北部较为突出。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形状不规则。
七、新林区-松岭区银矿、铜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新林区-松岭区银矿、铜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6个,异常区面积总计1382.12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94.43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21.41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20.85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3)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分布范围较广,三类异常图斑覆盖面积基本相同。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异常特征最为突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沟谷地段,呈明显的树枝状分布,主要表现为砂金矿采矿遗址;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羟基三级异常图斑的周边区域;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分布范围最广,以中部及西部较为明显。该地区北部岩石裸露情况较好,主要表现为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广泛。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深红色调,呈明显的沟谷状分布。
图5-23 新林区萤石矿区与新林区-松岭区银矿、铜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图5-24 呼玛县中部砂金矿、钼矿区与呼玛县南部金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八、呼玛县南部金矿、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呼玛县南部金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481.79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6.18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0.75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7.54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4)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与南部两端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面积相对较小,在南部异常区呈斑点状分布;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异常特征不明显;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分布也相对集中,北部与南部两端均有分布。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差,遥感异常图斑集中分布在河谷两侧。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沿沟谷分布。
九、嫩江县多宝山地区金矿、银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嫩江县多宝山地区金矿、银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8个,异常区面积总计2366.71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12.83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83.77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63.05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5)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大部分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集中预测区的中南部,异常特征最为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以中部与西北部特征较为突出。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广。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多呈团块状分布。
十、孙吴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孙吴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285.23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2.19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8.27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9.78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6)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大部分地区,三类异常图斑覆盖面积基本一致。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在异常区内以斑点状分布,分布较为集中;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异常区西北部相对异常特征明显。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部分异常区色调呈淡绿色。
十一、逊克县东部锡矿、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逊克县东部锡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1926.33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61.47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95.42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26.34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7)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面积较小,数量众多,分布较为均匀,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二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覆盖面积相对较大。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该地区属于低山地区,植被覆盖程度较高。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主要分布在山前裸露地带,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
图5-25 嫩江县多宝山地区金矿、银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十二、逊克县西部稀土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逊克县西部稀土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2个,异常区面积总计793.81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83.61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47.39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47.85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6)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两大区域,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相对较多,异常特征最为突出。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异常区的中部,形状较不规则。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异常特征较模糊。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分布形状呈团块状。
图5-26 孙吴县钼矿区与逊克县西部稀土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十三、逊克县南部钨矿、锌矿、钼矿、铁矿、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逊克县南部钨矿、锌矿、钼矿、铁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2个,异常区面积总计368.64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8.59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1.91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7.22km2。
5-27 逊克县东部锡矿、银矿区与逊克县南部钨、锌、钼、铁、银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7)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大部分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集中预测区的中南部,异常特征最为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各异常区内均有分布,以中部与西北部特征较为突出。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广。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多呈团块状分布。
十四、嘉荫县金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嘉荫县金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2个,异常区面积总计718.22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79.39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78.16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44.13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8)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分布范围较广,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二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相对较多。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异常特征最为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两端。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异常区的中东部,异常特征较为突出。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主要分布在山前裸露地带。
图5-28 嘉荫县金矿、锡矿区与新青区锡矿、稀土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十五、新青区锡矿、稀土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新青区锡矿、稀土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298.02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9.54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7.16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5.27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8)所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相对较多,呈条状平行分布,异常特征较为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异常特征较模糊,在各异常区内零星分布。羟基三级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东部,呈斑点状分布。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部分异常区色调呈淡绿色。
十六、绥棱县钨矿、锌矿、钼矿、铁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绥棱县钨矿、锌矿、钼矿、铁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990.3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18.07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6.24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8.28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9)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大部分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覆盖面积最为突出,在南部异常区特征较为突出。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异常特征最为突出,集中预测区的中北部;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影像特征不明显;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广。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色或淡绿色调,多沿河谷两侧分布。
十七、龙江县稀土矿、钼矿、铜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龙江县稀土矿、钼矿、铜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2个,异常区面积总计427.2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9.01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0.77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6.85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0)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相对集中,在异常区的西南部呈块状分布,西南部存在斑块状异常;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分布在中部与西南部地区,多与羟基三级异常图斑交集在一起;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异常特征不明显;该地区西南部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集中分布在河谷两侧。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沿沟谷分布。
十八、西林区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西林区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152.48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97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41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11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29)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呈条带状,与中生代花岗岩类引起的环形构造分布一致。三类羟基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影像特征最为明显,多集中在沟谷地区;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异常区内分布也相对集中,多位于羟基三级异常图斑的外围。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差,遥感异常图斑多分布在河谷附近。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红色调,多呈树枝状分布。
图5-29 绥棱县钨矿、锌矿、钼矿、铁矿区与西林区银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十九、铁力市金、银、铜、钼、石墨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铁力市金、银、铜、钼、石墨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475.02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0.49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5.79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0.06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1)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大部分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集中在异常区中部和北部地区的沟谷当中,异常特征最为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与羟基一级异常图斑交集在一起;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异常区内分布最广,影像特征也最为明显。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多沿断裂分布。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呈团块状分布。
图5-30 龙江县稀土矿、钼矿、铜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二十、汤原县金矿、铁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汤原县金矿、铁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91.84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0.88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86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02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2)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沿东南至西北方向分布,呈串珠状。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异常特征最为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三级异常图斑特征不明显。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差,遥感异常图斑多沿北北西向的断裂展布。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淡绿色调。
图5-31 铁力市金、银、铜、钼、石墨矿区与庆安县-木兰县金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二十一、庆安县-木兰县金矿、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庆安县-木兰县金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365.98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44.41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93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75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1)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中西部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异常特征最为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影像特征不明显。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广。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多呈团块状分布。
图5-32 汤原县金矿、铁矿区与铁力市-依兰县稀土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二十二、铁力市-依兰县稀土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铁力市-依兰县稀土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47.04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47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71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19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2)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西南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异常特征最为明显,沿北北东向断裂展布,呈树枝状;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集中在异常区的东北部,呈条状。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差,遥感异常图斑分布在西南部的沟谷地区。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
二十三、集贤县-岭东区钨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集贤县-岭东区钨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58.77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55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82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34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3)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东北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特征最为明显,覆盖范围最广;羟基二、三级异常图斑呈斑点状,零星分布在羟基一级异常图斑的内部。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差,异常区呈串珠状。
图5-33 集贤县-岭东区钨矿区与宝清县-勃利县银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二十四、宝清县-虎林市锡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宝清县-虎林市锡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9个,异常区面积总计319.24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7.89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4.45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2.06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4)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大部分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影像特征最为明显,集中分布在预测区的西南部和北部地区;羟基三级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北部,沿北北西向断裂展布,特征较为明显;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在南部和西北部地区有所体现,多呈斑状分布。该地区局部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也多集中在上述位置。
图5-34 宝清县-虎林市锡矿区与虎林市铜矿、金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二十五、虎林市铜矿、金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虎林市铜矿、金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4个,异常区面积总计168.52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66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3.23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03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4)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南部,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二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异常特征最为明显,沿东西向断裂展布;羟基三级异常图斑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河谷分布;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该地区南部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多集中在该位置。
二十六、宝清县-勃利县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宝清县-勃利县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2个,异常区面积总计19.54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13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08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08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3)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分布在预测区的西南与东北两端,三类异常图斑覆盖面积均较小,羟基异常特征不明显。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差,遥感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小。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淡绿色调,多呈团块状分布。
二十七、林口县硫铁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林口县硫铁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2个,异常区面积总计189.12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5.34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6.85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65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5)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大部分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二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相对较多,在预测区沿北北西向断裂展布,异常特征较为明显;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小,呈零星斑状,分布在羟基一级异常图斑内部。该地区沟谷两侧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多位于该位置。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多呈串珠状分布。
二十八、阿城区铁矿、锌矿、钼矿、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阿城区铁矿、锌矿、钼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57.26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79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55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02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6)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东北部,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相对较多,沿北北东向断裂展布,异常特征相对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三级异常图斑在异常区覆盖面积较小,其中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多位于羟基一级异常图斑的内部。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一般,遥感异常图斑多沿沟谷分布。
二十九、鸡西市石墨矿、萤石矿、磷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鸡西市石墨矿、萤石矿、磷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5个,异常区面积总计278.3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69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29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25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5)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中东部地区,多呈串珠状。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相对较多,异常特征较为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小,特征不明显。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差,遥感异常图斑分布在沟谷,呈树枝状展布。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淡绿色调。
图5-35 林口县硫铁矿、钼矿区,鸡西市石墨矿、萤石矿、磷矿区与穆棱市金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图5-36 阿城区铁矿、锌矿、钼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三十、穆棱市金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穆棱市金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5个,异常区面积总计541.01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13.46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3.55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22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5)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北部与西南部两端,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异常特征相对明显;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较为分散,多夹杂在羟基一级异常图斑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小,零星分布在异常区内。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一般,遥感异常图斑以一级异常突出。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淡粉色调,多呈圆块状分布。
三十一、海林市-宁安市银矿、钼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海林市-宁安市银矿、钼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7个,异常区面积总计199.74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74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54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8.46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7)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西北和东北部两端,异常区多沿北北东向断裂展布。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异常特征相对明显;羟基一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二级异常图斑分布面积较小,异常特征不明显。该地区北部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多分布于该位置。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红色调,多位于沟谷两侧。
图5-37 海林市-宁安市银矿、钼矿区与宁安市钼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三十二、穆棱市-东宁县金、银、钼、铅、锌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穆棱市-东宁县金、银、钼、铅、锌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3个,异常区面积总计80.29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6.39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6.09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2.79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8)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预测区的大部分地区,三类异常图斑中以羟基一级异常图斑与羟基二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多,集中预测区的中东部,异常特征明显;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其他两类异常图斑的内部,呈条形分布。该地区中东部岩石裸露情况较好,遥感异常图斑多沿北北东向的断裂和中生代花岗岩类引起的环形构造展布。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粉红色调,多呈团块状分布。
三十三、宁安市钼矿、银矿区羟基遥感异常特征
宁安市钼矿、银矿区羟基异常区共计1个,异常区面积总计8.45km2。其中羟基一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02km2,羟基二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03km2,羟基三级异常图斑面积为0.16km2。
根据羟基异常分布图(图5-38)所示,区内羟基异常区分布在预测区的中部,三类异常图斑覆盖面积均较小,羟基异常特征不明显。其中,羟基三级异常图斑覆盖面积相对较多,呈斑点状,沿北北西向平移断层展布。该地区岩石裸露情况较差,遥感异常图斑分布范围较小。根据ETM+数据(7、4、1)假彩色合成影像,羟基异常图斑覆盖区内影像色调多为淡粉色调,呈圆块状分布。
图5-38 穆棱市-东宁县金、银、钼、铅、锌矿区羟基异常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