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震台网布局原则和依据

地震台网布局原则和依据

时间:2024-1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台网重点监测区和主要监测指标是地震台网布局设计的主要技术依据。根据国内外水电工程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经验,台网重点监测区一般确定为库首和可能发生5级左右水库地震的区域。目前国内水电站地震台网按有关规范要求,一般将重点监测区的有效地震监测下限定为ML0.5级,震中定位精度为≤1km。

为了准确、及时地搜集库区地震活动资料,做好水库地震监测预测工作,达到投资少、效益高的目的,根据《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地震观测)和《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测震》(GBT 19531.1—2004)的要求,结合库区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和测震学原理,以及实际场地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特点,确定如下要求作为台网布设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一、布局原则

台网重点监测区和主要监测指标是地震台网布局设计的主要技术依据。根据国内外水电工程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经验,台网重点监测区一般确定为库首和可能发生5级左右水库地震的区域。根据水库地震以前的研究成果和地震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以及库区人居现状,确定台网的重点监测范围为各电站大坝下游5km至大坝上游20km的库首区和各电站可能产生较强水库地震的库段为台网重点监测区。

台网重点监测区的主要监测指标是指台网的有效地震监测下限和震中定位精度。这两个技术指标关系到台网布设台站数量的多少。如果指标定得太高,就会增设台站数量,增加经费投资。如果指标定得太低,就会产生资料收集不完整和精度不够的现象,满足不了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工作的需要。目前国内水电站地震台网按有关规范要求,一般将重点监测区的有效地震监测下限定为ML0.5级,震中定位精度为≤1km。但是,对于强震活动地区的水电工程地震台网建设,有人认为该标准太高,投资太大,建议可适当放宽一点,一般放宽至ML0.7级。

在重点监测区地震下限的设定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库区不良地质构造较少,特别是岩溶洞穴不发育,发生外成成因的极微震频度可能不会很高,库区水库地震可能以构造型的小震或中强地震为主;②库区居民稀少,极微震活动对库区社会的安定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等因素;③极微震资料在中强震预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拟定台网重点监测区的有效地震监测下限不高于ML0.7级,震中定位精度为≤2km。

二、布局依据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规程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2)《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范》(DL/T 5335—2006)。

(3)《地震监测管理条例》,2004年6月4日。

(4)《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地震观测),中国地震局编,2001年。

(5)《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测震》(GBT 19531.1—2004)。

(6)《库区及周缘地区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