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源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电路模型来表示。一种是用电压的形式来表示,称为电压源,一种是用电流的形式来表示,称为电流源。
2.3.1 理想电源的简化
电阻串联、并联和混联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来代替,同样,电源的串联、并联,也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
(1)几个电压源串联或几个电流源并联,其等效电源为多个电源的代数和,如图2.3.1所示。其中,US=US1+US2+US3,IS=IS1+IS2-IS3。
图2.3.1 等效电源的概念
极性相同、电压值相等的理想电压源可以并联;极性相同、电流值相等的理想电流源可以串联。
(2)根据电压源的基本特征,对外电路而言,与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可去掉。如图2.3.2所示,对a、b间所接的外电阻R而言,与US并联的IS、R1、R2都可以去掉,R上的端电压和电流不受影响。
根据电流源的基本特征,对外电路而言,与电流源串联的元件也可去掉。如图2.3.3所示,对a、b间所接的外电路R而言,与IS串联的US、R1都可以去掉,R上的端电压和电流不受影响。
图2.3.2 电压源与其他元件的并联
图2.3.3 电流源与其他元件的串联
2.3.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我们前面学习过,实际电源有两种模型,一种是电压源模型,即电压源与电阻串联,另一种是电流源模型,即电流源与电阻并联。一个实际的电源对外电路供电,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等效变换。如图2.3.4所示,为两种实际电源向同一外电路供电的情况,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两种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
图2.3.4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由图(a)可知
由图(b)可知
若这两个电源等效,必有U=U′,I=I′,则等效条件为
在处理电源等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不能等效变换。
(2)凡与电压源串联的电阻或与电流源并联的电阻,无论是否是电源内阻,均可当作内阻处理。
(3)电源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的,电源内部并不等效。如电压源开路时,内部不发出功率;而电流源开路时,内部仍有电流流过,故有功率消耗。
(4)等效变换时,要注意US和IS参考方向的相互关系,IS的参考方向由US的“-”极指向其“+”极。
【例2.3.1】 将图2.3.5(a)转换为电压源。
【解】 根据电源等效变换的原则,将图2.3.5(a)转换为如图2.3.5(b)所示的电压源,有
US=ISRS=4×3V=12V
RS=3Ω
图2.3.5 例2.3.1的图
图2.3.6 例2.3.2的图
RS=5Ω
【例2.3.3】 求如图2.3.7(a)所示的电路中R支路的电流。已知US1=10V,US2=6V,R1=1Ω,R2=3Ω,R=1.5Ω。
【例2.3.2】 将图2.3.6(a)转换为电流源。
【解】 根据电源等效变换的原则,将图2.3.6(a)转换为如图2.3.6(b)所示的电流源,有
图2.3.7 例2.3.3的图
【解】 先把每个电压源、电阻串联支路变换为电流源、电阻并联支路。网络变换如图2.3.7(b)所示,其中
图2.3.7(b)中两个并联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代替,即
IS=IS1+IS2=(10+2)A=12A
并联R1、R2的等效电阻为
网络简化如图2.3.7(c)所示。
对于图2.3.7(c)电路,按分流关系,求得R的电流I为
思考与练习
2.3.1 两种实际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确定US和IS的参考方向?
2.3.2 化简如图2.3.8所示电路。
2.3.3 如图2.3.9所示电路,试求3Ω电阻上的电压U。
图2.3.8 题2.3.2的图
图2.3.9 题2.3.3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