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针与针板槽孔的配合
针夹上的机针要平行于针板槽孔前端,如图5‐112所示。
2.直针与弯针的配合
不同针位的机器,直针下降到最低点时,钩针尖距离右边那枚直针的距离不同。一般针位大的距离小,针位小的距离大,下弯针必须钩取几枚直针的线环,要考虑到最左面的那枚直针。具体数据如下:
图5‐112 机针与针板槽孔位置
也就是说弯针尖最右时,不论针位的大小,距中间那枚直针的距离始终不变,即×针位规格的+弯针尖离最右机针间的距离=6mm,如图5‐113所示。
图5‐113 直针与弯针的左右配合
下弯针从右向左摆动到达直针中心线时,弯针尖必须处于直针孔上方1.2~1.5mm,弯针尖与直针的间隙为0.05mm,如图5‐114所示。
图5‐114 直针与弯针的上下前后配合
下弯针的正确时相(位置)为:下弯针尖从右向左摆动到中间一枚直针中心线时,如处在针孔上方1.2mm处,则弯针摆动到最左边后往右回摆又摆到中间一枚直针时,弯针尖亦应从此直针上方1.2mm处经过。
3.上绷针与直针的配合
(1)上绷针的上下位置一般距针板高度9.5~10mm。
(2)上绷针的左右位置是其运行到最左端时,钩线尖距最左一枚直针的距离为4.5~5mm。
(3)上绷针的前后位置是钩线尖经过最左一枚直针前端时,距直针间隙为0.3~0.5mm。
如图5‐115所示。
图5‐115 上绷针与直针的配合
4.装饰线导线板与上绷针及过线环的配合
上绷针运行到最右时,与导线板的上下距离为0.5mm,而导线板与过线环的间隙为1mm,三者不得相碰擦,且导线板长槽下端与过线环孔、与绷针弯端三者必须对齐,导线板应控制装饰线,使装饰线能滑入绷针勾线角内。如图5‐116所示。
图5‐116 导线板与上绷针及过线环的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