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切削参数的选择

切削参数的选择

时间:2024-11-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切削用量是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称。生产中进给量常根据工件材料材质、形状尺寸、刀杆截面尺寸、已定的背吃刀量,从切削用量手册中查得。一般情况,当刀杆尺寸、工件直径增大,进给量可较大;背吃刀量增大,因切削力增大,进给量就选择较小的;加工铸铁时的切削力较小,所以进给量就选择大些。精加工时,进给量主要受表面粗糙度的限制,一般取较小值。

在实际生产中,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是指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能提高切削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刀具耐用度的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其中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在刀具部分已作了详细的介绍,本节主要就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作简单讲解。

切削用量是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称。切削用量的选择,对加工效率、加工成本和加工质量都有重大的影响。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就是选择三者的最佳组合,使之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合格的加工质量、最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生产成本。

实践证明,提高切削用量,能大大提高生产率,但切削加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应综合考虑切削用量的选择。下面就一般情况下切削用量的选择进行说明。

3.4.1 背吃刀量的合理选择

背吃刀量一般根据加工余量确定。

粗加工(表面粗糙度Ra=50~12.5μm),一次走刀尽可能切除全部余量,在中等功率的机床上,ap=8~10mm;当余量太大或不均匀、工艺系统刚性不够、断续切削时,可分几次走刀。

半精加工(表面粗糙度Ra=6.3~3.2μm)时,ap=0.5~2mm。

精加工(表面粗糙度Ra=1.6~0.8μm)时,ap=0.1~0.4mm。

3.4.2 进给量的合理选择

粗加工时对表面质量没有太高的要求,而切削力往往较大,合理的进给量应是工艺系统(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刀杆强度和刚度、刀片的强度、工件装夹刚度等)所能承受的最大进给量。生产中进给量常根据工件材料材质、形状尺寸、刀杆截面尺寸、已定的背吃刀量,从切削用量手册中查得。一般情况,当刀杆尺寸、工件直径增大,进给量可较大;背吃刀量增大,因切削力增大,进给量就选择较小的;加工铸铁时的切削力较小,所以进给量就选择大些。

精加工时,进给量主要受表面粗糙度的限制,一般取较小值。但进给量过小,切削深度过薄,刀尖处应力集中,散热不良,使刀具磨损加快,反而使表面粗糙度增大。所以,进给量也不宜过小。

3.4.3 切削速度的合理选择

粗加工时,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均较大,故切削速度取较小值;精加工时,背吃刀量和进给量都较小,而切削速度取较大值。

工件材料强度、硬度较高时,应选择较低的切削速度;反之,应选择较高的切削速度。材料加工性越差,切削速度越低。易切钢的切削速度比同等条件的普通碳钢高。加工灰铸铁的切削速度较碳钢低。加工铝合金铜合金的切削速度较加工钢高得多。

刀具材料的性能越好,切削速度选择得越高。

此外,在选择切削速度时,还应考虑如下问题。

精加工时,应尽量避开积屑瘤产生的区域。断续切削时,为减少冲击和热应力,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在易发生振动的情况下,切削速度应避开自激振动的临界速度。

加工大件、细长件、薄壁件及带硬皮的工件时,应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

总之,选择切削用量时,可参考有关手册的推荐数据,也可凭经验根据选择原则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