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率因数的定义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称为负载的功率因数,用λ表示,即
可见,功率因数的大小取决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φ,故把φ角也称为功率因数角。
2.功率因数的提高
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功率因数较低的感性负载,这些感性负载占用的无功功率很大,虽然无功功率没消耗掉,但这部分功率也无法供给其他用户使用,由S=可知,S一定时,Q越大,P越小,电源设备的容量不能充分利用;与此同时,当负载电压和有功功率一定时,I=
线路电流与功率因数成反比,功率因数越低,线路电流I越大,在线路上产生的压降(ΔU=rI,r为线路电阻)和功率损失(ΔP=rI2)也就越大,可见,功率因数是交流电网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提高和改善功率因数,可以提高电源设备利用率,减少输电线路损耗,从而大大节约电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提高功率因数应遵循两条原则:
(1)不能影响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即必须保证接在线路上的用电设备的端电压、电流及功率不变;
(2)尽量不增加额外的电能损耗。
如何提高和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合适的电容。电路如图3-34(a)所示。
图3-34 功率因数的提高
由于是并联,感性负载的电压不受并联电容的影响,感性负载的电流1不变,但对总电流来说,却多了一个电流分量
C,并联电路选择电压
作为参考相量,并联电容前,线路电流
1(也就是负载电流)滞后于电压
一个φ1角,如图3-34(b)所示。并联电容后,
=
C+
1,采用三角形法则可做出电流相量图,总电流I<I1,
对
1的相位角φ1<φ,于是cosφ>cosφ1,功率因数提高了。
若已知感性负载(U、P、cosφ1),并需将功率因数提高到cosφ,则可用以下方法计算并联电容的电容量C和无功功率QC。
由功率三角形可知,所需并联的无功功率为
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Q=Ptanφ1;并联后电路的无功功率Q=Ptanφ,所以
由于
因此所需要的电容量为
【例3-19】 在220V、50Hz的线路上接有功功率P=20kW、功率因数cosφ=0.6的感性负载网络,现要将功率因数提高到cosφ=0.95,试计算所需要并联的电容值以及并联电容前后供电线路的电流。
解 由式(3-88)可知,将功率因数由cosφ1=0.6提高到cosφ=0.95,需并联的电容为
已知cosφ1=0.6、cosφ=0.95,则有φ1=53.8°、φ=18.5°。
故所需要并联的电容值
并联电容前供电线路的电流为
并联电容后供电线路的电流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