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面接收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辐射总量为3340~8400(MJ/m2)/a,平均值为5852(kJ/m2)/a,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以及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台湾西南部等地区。太阳能高值中心(青藏高原)和低值中心(四川盆地)都处在北纬22°~35°这个条带中。如图2-3所示为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
图2-3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
在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最高达2333 k W·h/m2(日辐射量6.4 k W·h/m2),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根据各地接收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全国划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5.1~6.4 k W·h/m2。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尤以西藏西部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 k W·h/m2(日辐射量6.4 k W·h/m2),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二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50~668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5~5.1 k W·h/m2。这些地区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 k W·h/m2。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苏北、皖北、台湾西南部等地。
四类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4200~500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2~3.8 k W·h/m2。这些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地。
五类地区: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3350~420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只有2.5~3.2 k W·h/m2。
太阳能辐射数据可以从县级气象台站取得,也可以从国家气象局取得。从气象局取得的数据是水平面的辐射数据,包括:水平面总辐射、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水平面散射辐射。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 k W·h/m2以上,西藏最高达7 k W·h/m2。
和地球上其他能源,特别是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的特点是覆盖面广,无害性,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量非常大;其缺点是能量密度较低(约1 k W/m2)、分散、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存在随机性,而且只有白天有。但是,随着化石资源的不断减少,大量的使用化石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给我们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带来了机会,当然,基于上述分析,如何实现经济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依然是一项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