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阳光伏基本原理

太阳光伏基本原理

时间:2024-11-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的基础是由半导体材料组成的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在这些材料中,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用量最大。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2-9所示。太阳电池在入射光中每一种波长的光能作用下所收集到的光电流,与对应于入射到电池表面的该波长的光子数之比,称为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也称为光谱灵敏度。太阳电池输出电流和电压随着外电路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的基础是由半导体材料组成的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当能量为hv的光子照射到禁带宽度为Eg的半导体材料上时,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受由掺杂的半导体材料组成的PN结电场的吸引,电子流入N区,空穴流入P区。如果将外电路短路,则在外电路中就有与入射光通量成正比的光流通过。

为了得到光生电流,要求半导体材料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表2-1)时,才能产生光电子,而大于禁带宽度的光子的能量部分(hv-Eg)以热的形式损失。目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晶体硅(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和化合物,包括Ⅲ~Ⅵ族化合物(如Ga As)、Ⅱ-Ⅵ族化合物(如CdS/Cd Te)等电池系列。在这些材料中,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用量最大。

表2-1 主要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

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2-9所示。它由P掺杂和N掺杂的半导体材料组成电池核心。在N区表面沉积有减反射层。P掺杂是在半导体基体材料中掺杂提供空穴的元素,如B、Al、Ga、In;而N掺杂则是掺杂提供价电子的元素,如Sb、As或P,减反射层的作用是降低电池表面对太阳的反射,提高电池对光的吸收。光生电流由表面电极和背电极引出。

描述太阳电池的特征参数包括:光谱响应、电池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以及光电转换效率η。太阳电池在入射光中每一种波长的光能作用下所收集到的光电流,与对应于入射到电池表面的该波长的光子数之比,称为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也称为光谱灵敏度。它和电池的结构、材料性能、结深、表面光学特性等因素有关,也受环境温度、电池厚度和辐射损伤影响。

图2-9 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

开路电压(Voc)是指当太阳光照射下外电路电阻为无穷大时测得的电池输出电压;短路电流(Isc)指外电路负载电阻为0时太阳电池的输出电压。太阳电池输出电流和电压随着外电路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在理想情况下,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图2-10)为:

式中,Id和Vd分别为二极管电流和电压;I0为无光照下二极管饱和电流;q为电子电荷;n为导带电子浓度。

转换效率η是在外电路中连接最佳负载电阻时,得到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在最佳外电路电阻下,电池输出电流、电压对应电池最大输出功率Pmax=ImaxVmax。电池的填充因子FF为:

因此,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

图2-10 太阳能电池电流—电压特性

式中,Pin为入射太阳光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