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栅线密度m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相应地减小。这也就是说,为了使扩散层的薄层电阻Rsq不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产生严重的影响,电极栅线之间的距离应有严格的限制。栅线间距d应限制在以下范围内:式中,K是波耳兹曼常数;T是热力学温度;q是电子的电荷量;Jsc为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路密度;Rsq为扩散层的方块电阻。可以用最大的Jsc来估计d的值。另外,对于正方形太阳能电池片,近似有:可见,m越大,Rs越小。
单位面积上电极栅线的条数,即电极栅线密度m,对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栅线密度m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相应地减小。这也就是说,为了使扩散层的薄层电阻Rsq不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产生严重的影响,电极栅线之间的距离应有严格的限制。栅线间距d应限制在以下范围内:
式中,K是波耳兹曼常数;T是热力学温度;q是电子的电荷量;Jsc为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路密度;Rsq(也即R□)为扩散层的方块电阻。可以用最大的Jsc来估计d的值。若取Jsc=50mA/cm2,那么在R□为50Ω/□时,d=3.5mm,栅线的密度m至少为3条/cm。另外,对于正方形太阳能电池片,近似有:
可见,m越大,Rs越小。在R□小于50Ω/□的情况下,m=4条/cm时,Rs<0.5Ω,m=5条/cm时,Rs<0.3Ω,进一步增加m,还可以使Rs进一步减少。但是,栅线密度的增加,要求栅线的宽度应减小,对制栅线工艺的要求则进一步提高。
目前,对于尺寸(100×100)mm2的电池,细栅宽度为125μm(由于制作工艺水平所限,细栅不能做得更细),主栅宽度为0.164cm,细栅间距为0.25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