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举步迈向火星
1995年6月29日上午10时许,在距地面300多千米的宇宙空间,刚刚完成宇宙飞船成功对接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指令长胡特 · 吉布森的右手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站长弗拉基米尔 · 德祖洛夫的右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这是继1975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和苏联“联盟号”宇宙飞船在空间成功对接之后,二十年来两个航天大国航天器再次对接。这标志着国际合作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长期以来,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美国和苏联在空间科学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 加加林乘坐航天器进入预定的轨道空间,开创了人类探测宇宙空间的新纪元;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 · 奥尔登 · 阿姆斯特朗、埃德温 · 布茨 · 奥尔德林和迈克尔 · 柯林斯,驾驶“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月球,圆了人们千年的梦想。此后,两国的空间技术竞争高潮迭起,互不相让。总的来说,两国在竞争中各有千秋:苏联及现在的俄罗斯在空间站方面领先,不断刷新并一直保持着宇航员在空间滞留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而美国则在航天飞机等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和空间医学研究等方面,更胜一筹。
由于空间技术是一个投资大而见效慢的高科技领域,因此,几十年下来,两国的财力都不堪这种漫无尽头的竞争。美俄两国用于空间开发的经费分别从鼎盛时期的400亿美元削减为目前的140亿美元和2亿美元,并继续在下降。“和平号”空间站在地球轨道上飞行了15年,这期间有12个国家135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工作过,完成了16 500次科学试验,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和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坠毁于南太平洋指定海域。给自己的一生画上圆满的句号。“和平号”空间站的光辉一生,是继“阿波罗”登月后人类探索太空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使人类长期在太空居住的梦想成真。
冷战的结束,给处于困难中的两国航天科研创造了携手合作的契机。
这次美俄航天器的空中对接是两国空间技术合作的第一步。两国准备分步骤实施载人探测火星的宏伟目标。首先,利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作为基地进行必要的准备。从1997年开始建设一座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科学家认为,长期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宇航员,因失重会产生诸如新陈代谢紊乱、骨质疏松、免疫力减退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早在加加林首次空间飞行之前,一些专家就曾断言,经历过零重力环境的宇航员将发生器官和感觉的大规模混乱,甚至死亡都会出现。事实证明,除了死亡没有接踵而至,上述其他预言是正确的。根据对至今所有300多位宇航员失重情况的研究,空间医学专家发现,他们的骨质和肌肉通常以每月10%的速率持续萎缩。大约70%的宇航员会患上空间运动症。这种病的症状为内耳平衡机制丧失,头昏眼花,四肢失去位置感,双手不听使唤等。科学家至今仍未找到治愈这种病症的有效方法。零重力环境成了人类进一步探索、开发宇宙空间必须首先克服的最大障碍。
由美俄牵头,16个国家参加建设的国际空间站,主结构长88米,首尾距离110米,体积为1 300立方米,相当于两个波音747飞机的内部空间,内部气压保持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它包括6个实验船、1个居住舱和3个结点舱等,总重量500吨。寿命在15年以上。美俄两国计划在未来的国际空间站上进行长达25年的合作研究,最终揭示零重力条件下的生命之谜。
毫无疑问,国际空间站将成为人类长距离空间旅行的平台,它将成为人类探测火星的“实习”基地。目前,俄罗斯已经掌握了把火箭发射到火星上去的尖端技术,但是,人类能不能搭乘火箭登临火星呢?未来几十年“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科研工作将为我们解开这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