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刹那间天崩地裂、地动山摇,近7万人遇难,上万间房屋被夷为平地。在那一刻,汶川陷入一片冰冷与黑暗,生命的脉搏渐趋消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之一,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地震。
大地震发生后,整个汶川与外界联系的一切有线和无线通信、道路均中断,灾区成为信息孤岛。那么如何有效保障在“72小时”黄金时间内,快速展开灾区搜救行动?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确认灾区的具体位置和掌握受灾情况,从而在第一时间进行抢险救援工作。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几乎所有移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发挥了“奇兵”的作用,如图4-4所示。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5月12日当晚,指挥部和一线抗震救灾队伍就配发了北斗导航终端。首批搜救人员迅速到达地震重灾区,通过北斗导航终端连夜陆续发回实时灾情数据,为地震重灾区发出了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13日,从中午12点开始,一批担负着急救任务的部队装备了北斗导航终端后,沿着317国道一路徒步急进。6小时后,指挥部发现这支队伍已经进入汶川境内,距离汶川县城40千米左右。这是搜救人员进入震区以来,指挥部在第一时间确定搜救人员距离震中的准确坐标,北斗卫星导航再次架起了救灾现场和指挥部之间的急救连线。15日晚,搜救人员现场了解到绵竹清平乡受困群众急需救助,通过北斗短信呼救,一次成功转移出了46名重伤员。22日,两支搜救队伍深入山村救援时与指挥部失去联系,经过指挥部定位搜索,终于在大山深处找到了这两支搜救队伍……
图4-4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救援
在一次次的紧急救援中,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凸显其特殊的优势,正因为北斗卫星导航终端同时具备定位、授时和短信的功能,所以它既能够实时定位,又能够通信,有力协助搜救人员完成灾区定位和快速搜索任务,灾区人民将其称为“天眼”。
同时,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还在陆空协同救援时发挥了“生命纽带”的作用,每次有直升机来救援的时候,都是陆上救援人员将选择好的直升机降落位置,重伤人员数量及地理条件、天气等情况,通过北斗实时报告空中救援指挥所。
此外,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决策的过程中,设置在上游禹里乡的北斗卫星水情自动测报终端,不间断地实时报告快速增长的水位信息,为指挥部制定排险方案、部署下游群众紧急疏散提供了准确而又详实的数据,创下了超大型堰塞湖安然泄洪的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