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号”系列卫星是中国通信广播系列卫星。
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发射场,“东方红一号”卫星(图3-1)一举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图3-1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一个直径为1米、类球形的多面体,总重173千克。电子乐音发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20兆赫短波发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送《东方红》乐曲的前八小节
中国的第一颗卫星总体技术方案要求卫星发射入轨以后,要“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抓得住”,就是要在卫星发射后,不管气象情况如何,都能够跟踪测量。“看得见”,即在地球上的观测人群能用肉眼看见卫星,火箭设计人员在第三级火箭上加上“观测裙”,可提高末级火箭的亮度,便于人们观看。“听得到”,即让全国和全世界都能用一般的收音机收听中国第一颗卫星发送的乐曲。《东方红》乐音的接收、转播系统,是中国第一颗卫星独有的系统。产生悦耳动听的“东方红”乐曲,不是靠录音机,而是用电子线路产生复合音。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三个目标都得以圆满实现。
东方红二号1984年4月8日首次发射成功。中国共研制和发射了三颗“东方红二号”卫星(图3-2),从1970年开始研制到第三颗卫星发射,经历了近16年。“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开启了用中国自己的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时代。
图3-2 “东方红二号”卫星开启了中国用国产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时代
东方红三号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电话、电报、传真、广播和数据传输等业务。“东方红三号”(图3-3)卫星于1997年5月12日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倾角28.4°,周期10小时39分,近地点为207千米,远地点为36194千米的大椭圆转移轨道。按预定飞行程序,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测控管理下,卫星先后完成进入太阳搜索模式;南北太阳电池阵展开;通信天线的展开;远地点变轨发动机经过第三次点火变轨,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并完成定点捕获;5月20日16时卫星成功的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
“东方红三号”卫星为中等容量通信卫星,可装载有效载荷200千克,整星功率1800瓦,星上有24路c频段转发器,其中6路为中功率转发器;18路为低功率转发器。服务区域包括:中国大陆、海南、台湾及近海岛屿。它主要用于电话、传真、数据传输、vsat网、电视等业务,服务对象遍布全国各地。
东方红四号为加快自主研制通信卫星的市场竞争力,中国从1998年开始加紧研制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2002年5月与鑫诺卫星公司签署了“鑫诺2号”(SINOSAT-2)卫星采购订货合同。“鑫诺2号”卫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通信广播用户。该卫星使用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即“东方红四号”(图3-4)卫星平台,装载22路Ku频段大功率转发器,卫星寿命末期输出功率10.5千瓦,发射重量5100千克,设计寿命15年,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整星指标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东方红四号”大平台的基础上,又先后签署了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通信卫星合同,实现了中国整星出口“零的突破”。
图3-3 “东方红三号”卫星于1998年初正式开始商业运营,为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文化教育、外交、政治等各方面提供重要的服务,对推进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3-4 “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平台,整星指标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由电源、测控、数据管理、姿态和轨道控制、推进、结构与机构、热控等分系统组成,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该平台输出总功率为8~10千瓦,并具有扩展至10千瓦以上的能力,能为有效载荷提供功率约6~8千瓦。该平台可承载有效载荷重量600~800千克,整星最大发射重量可达5200千克,可采用“长征三号乙”、“阿里安号”和“质子号”等运载火箭发射。该平台设计寿命为1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