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日地距离的方法,最容易想到的莫过于三角测量法,也就是测量太阳的视差。比如,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两个相距很遥远的天文台同时观测太阳,把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精确地测出来,再根据两座天文台的相隔距离计算出日地距离。但这个方法知易行难,讲讲原理简单得不得了,可是限制条件太多,远隔万里的两个天文台要协作,哪有那么容易?并且太阳在望远镜中的视面积很大,测量精确位置本就不易(一个点的坐标好测,一个圆的坐标反而不好测了),所以,用这个方法测量日地距离从来就没有真正成功过。看来,要想把天文学第一问题攻破得换个思路,想出新的招数来。
聪明的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1625年~1712年)在开普勒发表第三定律的半个世纪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第一,不需要两个天文台,一个就够了,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任何一个天文台,在日出和日落时其实就已经相当于隔了一个地球直径的距离。”这个想法很棒,卡西尼的脑子真好使。他又说:“第二,干嘛非要去直接测量太阳呢?我们不是已经有了开普勒第三定律了吗?把地球到火星的距离测出来,不就能计算出日地距离了吗?一个简单的方程式而已。测量火星的视差可以这么做:以某颗遥远的恒星为背景,分别在日出和日落时测量火星相对于这颗恒星微小的位移,就能得出火星的视差了。”
卡西尼想到后马上就开始了行动,1672年,他宣布自己通过测量火星的视差计算出了日地距离。在天文学界,日地距离不是用多少千米来表示,而是表示为以地球的赤道直径为基线(也就是三角形的底边)时,太阳的视差角度。卡西尼宣布的结果为9.5角秒(今测值8.7941角秒),已经相当准确了,如果用千米表示的话,卡西尼的结果就是1.6亿千米(今测值为1.496亿千米)。过了几年,一个年轻的天文学家,我们的老朋友哈雷,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新思路,震动了整个天文学界,甚至改变了后世的几位天文学家一生的命运。哈雷说,利用金星凌日的罕见天象,就可以测定日地距离。他提出的原理是这样的:
图10-1 利用金星凌日现象计算日地距离的原理图
在上图中,当金星(V)凌日的时候,从地球上的A、B两地同时观测,看见它投影在日轮上的V1、V2两点,循着A1′A2′和B1′B2′两条平行弦经过日轮。所以由观测求得∠AVB,通过几何计算可推出∠AV1B(或∠AV2B)。如果AB弦之长等于地球的直径,则∠AV1B(或∠AV2B)便是太阳的视差。
难怪让天文学界大为佩服,这确实是一个精妙的点子。可惜的是,下两次金星凌日的时间分别是1761年和1769年,哈雷活不到那时了。但天文学界不会忘记这个重要的时刻,在1761年来临的时候,一场国际大比拼拉开了序幕。
为了率先解决这个“最崇高的问题”,整个天文学界都在摩拳擦掌,等待着1761年金星凌日的到来,简直就像天文界的奥运会。为了能在比赛中拔得头筹,法国派出了32名选手,英国派出了18名,还有瑞典、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也都派出了参赛选手。很遗憾,当时的中国人恐怕连听也没听说过这个天文学第一问题,自然也不会有人参赛。这些英勇的天文学家们奔赴地球的100多个角落(几乎就是一人一个地方),比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国的青藏高原,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丛林等等。
在这些吃苦耐劳的天文学家们身上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中间法国人勒让蒂的故事最让人唏嘘感慨,他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悲剧的天文学家”。我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也算是一种纪念吧,悲情英雄也是英雄。
勒让蒂从法国出发的时候决心非常大,他做足了物质上的准备,购买了最精良的器材,整整提前一年从法国出发,计划去印度的荒原上观测这次金星凌日。但是他运气很糟糕,由于英法两国正在开战(七年战争),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坎坷,1761年6月6日发生凌日的那天,倒霉的勒让蒂居然还在海上。这恐怕是对天文学家来说,所有能够想到的最糟糕的观测地点,因为船始终在颠簸,而天文观测需要极端平稳。勒让蒂与这次金星凌日无缘。
但是勒让蒂却并没有感到太伤心,因为他知道八年后金星凌日会再次上演,为了确保这次观测万无一失,他干脆决定就住在印度了。勒让蒂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一流的观测站,添置了最精良的观测设备,并且不断地做着排练,调试设备,直到对每一个细节都确保满意。
勒让蒂在印度选取的观测地点也是精挑细选,他选的那个地方在6月份中晴天的比例非常高。1769年的6月4日终于到来了,勒让蒂在前一天晚上“焚香沐浴”,把所有设备擦得干干净净。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为了一个时刻整整等待了八年,做了八年的精心准备,这一夜将是什么样的心情。早上起来的时候,勒让蒂看到了一个完美的艳阳天,他激动坏了,就等着那个神圣时刻的来临。
果然,金星凌日如约而至,可正当金星刚刚开始从太阳的表面通过时,老天爷又开起了玩笑。一朵不大不小的乌云不知从何处飘来,刚好挡住了太阳,勒让蒂简直要疯掉了,他一边焦急地看表一边等待乌云飘走。最后当乌云飘走时,勒让蒂记录下来的时间是3小时14分7秒,这差不多恰好是此次金星凌日的持续时间。
勒让蒂八年的努力被一朵乌云完美地化为乌有,悲愤交加的他只好收拾起仪器启程回老家。但他的厄运并没有因此结束,他在港口患上了疟疾,一病就是整整一年,卧床不起。一年后他终于登上了一条船回国,可是没想到又遇上了飓风,差点儿失事。当勒让蒂九死一生终于回到法国老家时,已经离家出门整整11年了,但迎接他的不是一个温暖的家和亲属们的热烈拥抱。他早就被亲属们宣布死亡,妻子改嫁,所有财产也被亲属们抢夺一空。
这就是史上最悲剧的天文学家勒让蒂的故事,让我们为他默哀三分钟,但在我心目中,他依然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他的精神在鼓励着我。
不过,其他参赛选手大都满载而归,这次国际大行动的成果是:1AU=1.33亿千米。
随着天文学第一问题的解决,太阳系的空间尺度终于初步搞清楚了。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十八世纪的人类所知道的太阳系有多大:从地球到太阳是1.33亿千米,这是多远呢?当时的人类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马,最快的马的时速大约是70千米,从地球跑到太阳大约需要224年,显然这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太阳系最外面的一颗行星是土星,地球到土星的距离是15亿千米,马要跑2527年,这就是当时人们心目中太阳系的大小。那宇宙的大小呢?我们前文已经说了,恒星视差的测定是在1840年,也就是说在了解了太阳系的大小后,人们只知道恒星肯定是在更远的地方,到底有多远,还要等上70多年才能知道。在这70多年中,人类又有两个重要的天文发现,太阳系的尺度一下子扩大了十几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