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是采空区勘察的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地质调查、采矿情况调查、地表变形观测及矿井井下测量等相关的工程测量工作。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是为了查清公路沿线采空区的分布位置,确定物探、钻探探测范围,并为探测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确定探测工作量,初步建立采空区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勘察工作资料的地质解释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手段如下:
(1)测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土性质、地震、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及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主要是通过搜集测区区域地质图、地形地势图、地貌图、地震图、构造地质图、矿产分布图、地质平面图和柱状图及文字说明等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有条件时可通过航卫片进行判释。
(2)采空区的调查,包括采矿情况调查、采空区踏勘测量、矿井井下测量、地表变形观测、地面建筑物破坏情况调查等,各项调查内容分别见表10.1~表10.3。
表10.1 采矿情况调查一览表
表10.2 采空区地表变形情况调查一览表
表10.3 采空区地表建筑物情况调查一览表
(3)采空区地表变形观测,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采空区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测定当前地表变形速率及形变,定量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①调查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均匀下沉区、移动区和轻微变形区。
②调查不同深度的采空塌陷区。
③变形观测按以下原则进行:
a.观测线宜平行和垂直矿层走向成直线布置,其长度应超过移动盆地的范围。
b.观测线上观测点的间距应大致相等,其值按表10.4确定。
表10.4 观测点间距选择表
c.观测周期可根据地表变形速度按式(10.1)计算,或按表10.5确定。
式中:t——观测周期(月);
S——地表变形的月下沉量(mm);
K——系数(一般为2~3)。
表10.5 变形观测周期表
d.在观测地表变形的同时,应观测地表裂缝、陷坑、台阶的发展和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e.变形预测,对采空塌陷区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预测。
④采空区附近的抽水和排水情况及其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
⑤采空区地表最终塌陷范围、最终沉陷量和时间的预测,以确定地基加固范围,为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4)采空区稳定性初步评价,利用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对采空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类比方法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在上覆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