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电子控制

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电子控制

时间:2024-11-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避免此种现象,有些汽车采用一种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的电子控制机构,来控制进气时间与进气量,从而使发动机输出不同的功率以改善发动机的低速性能。与主、次进气门接触的摇臂分别称为主、次摇臂。VTEC机构是采用-根凸轮轴上设计两种不同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的凸轮,利用液压进行切换的装置。正时活塞的一端和液压油道相通,液压油来自工作油泵,油道的开启由ECU通过VTEC电磁阀控制。

3.4 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电子控制

前述的双气门机构与4气门机构的配气正时主要考虑提高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和转矩,但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动力性急剧下降,燃油经济性很差。为避免此种现象,有些汽车采用一种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的电子控制(VTEC)机构,来控制进气时间与进气量,从而使发动机输出不同的功率以改善发动机的低速性能。本田汽车的VTEC结构如图3-31所示。

img131

图3-31 本田汽车的VTEC结构

1-正时板 2-中间摇臂 3-次摇臂 4-同步活塞 5-同步活塞A 6-正时活塞 7-进气门 8-主摇臂 9-凸轮

3.4.1 结构

装有VTEC机构的发动机的每个气缸都配置有两个进气门和两个排气门。它的两个进气门有主次之分,主进气门和次进气门。每个进气门均由单独的凸轮通过摇臂来进行驱动。驱动主、次进气门的凸轮分别称为主、次凸轮。与主、次进气门接触的摇臂分别称为主、次摇臂。主、次摇臂之间设有一个特殊的中间摇臂,它不与任何气门直接接触。3个摇臂并列成一排,均可在摇臂轴上转动。凸轮轴上铸有3个不同升程的凸轮分别与主摇臂、次摇臂和中间摇臂相对应,分别称为主凸轮、次凸轮和中间凸轮,如图3-32所示。其中,中间凸轮的升程最大,它是按发动机4气门同时工作时能够输出最佳功率的要求而设计的;主凸轮的升程小于中间凸轮的升程,它是按发动机低速工作时单气门开闭要求设计的;次凸轮的升程最小,最高点只是稍微高于基圆,其作用只是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通过次摇臂稍微打开次气门,以免燃油集聚在次进气门处。中间摇臂的一端和中间凸轮接触,另一端在低速时可自由运动。3个摇臂在靠近气门一端均有一个油缸孔。油缸孔中都安置有利用油压控制的活塞,它们依次为正时活塞、主同步活塞、中间同步活塞和次同步活塞。

3.4.2 工作原理

VTEC机构是采用-根凸轮轴上设计两种(高速型和低速型)不同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的凸轮,利用液压进行切换的装置。高、低速的切换是由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冷

img132

图3-32 VTEC机构低速工作时

1-主凸轮 2-中间凸轮 3-次凸轮 4-次摇臂 5-次同步活塞 6-中间同步活塞B

7-主同步活塞A 8-正时活塞 9-主摇臂 10-中间摇臂

却液温度及车速监测,进行计算处理后将信号输出给电磁阀来控制油压而进行切换的。

VTEC不工作时,正时活塞和主同步活塞位于主摇臂缸内,和中间摇臂等宽的中间同步活塞位于中间摇臂油缸内,次同步活塞和弹簧-起位于次摇臂油缸内。正时活塞的一端和液压油道相通,液压油来自工作油泵,油道的开启由ECU通过VTEC电磁阀控制。VTEC电磁阀控制原理如图3-33所示。

img133

图3-33 VTEC电磁阀控制原理

在发动机低速运行时,ECU无指令,油道内无油压,活塞位于各自的油缸内,因此各个摇臂均独自上下运动。(见图3-32)于是主摇臂紧随主凸轮开、闭主进气门,以供给低速运行时发动机所需的混合气;次凸轮则迫使次摇臂轻微起伏,轻微开、闭次进气门;中间摇臂虽然随着中间凸轮大幅度运动,但是它对于任何气门不起作用。此时,发动机处于单进双排工作状态,吸入的混合气不到高速时的一半。由于仍然是所有气缸参与工作,所以发动机运转十分平稳。

img134

图3-34 VTEC机构高速工作时

当发动机高速运行时(如图3-34),即发动机转速在2300~3200r/min、车速在5km/h以上、冷却液温度在-5℃以上,发动机负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就会向VTEC电磁阀供电以开启工作油道;于是工作油道中的压力油就推动活塞移动,压缩弹簧。这样,主摇臂、中间摇臂和次摇臂就被主同步活塞、中间同步活塞和次同步活塞串联为一体,成为一个同步活动的组合摇臂。由于中间凸轮的升程大于另外两个凸轮的升程,而且凸轮转角提前,故组合摇臂随中间摇臂一起被中间凸轮驱动,主、次气门都大幅度地同步开、闭,使配气相位变化,从而使发动机气缸内吸入的混合气量增多,满足发动机全负荷工作时的进气要求。

实践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