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二戍锡边疆兵冲锋陷阵不怕八旗

二戍锡边疆兵冲锋陷阵不怕八旗

时间:2023-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格尔多次纠集布鲁特进行劫掠,而喀什噶尔官兵几次出击皆失利。1828年6月,张格尔被解送到北京处死。面对外敌入侵,锡伯族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维护祖国西北边防做出了贡献。
戍守边疆_中国民族学·第12辑

二、戍守边疆、爱国主义的精神

伊犁驻防八旗是清乾隆年间新疆重归统一之后实行的军府制度的产物,当时成为伊犁的中坚军事力量。锡伯营作为伊犁驻防八旗之一,它们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抵御外侮、维护内部安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新疆统一后,针对新疆的行政及军事体制、管辖、驻军及伊犁地位的认识等问题,数年中,清廷与陕甘总督等进行了多次论证,尤其对伊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有了充分的认识:“伊犁一带,距内地窎远,一切事宜难以遥控。将来屯田驻兵,当令满洲将军等前往驻扎,专任其事。”(9)后来,清朝将驻防办事大臣改置将军,最终确立了军府体制。

对伊犁驻军问题,清廷与军机处、伊犁将军等曾作过数次讨论、廷议,最后决定自内地调遣各族官兵携眷驻防伊犁。

自内地调遣驻防官兵,清政府充分考虑伊犁地区宜农宜牧及地域广阔的自然条件,以及地处西北战略要地重要性,决定调遣战斗力较强的满洲、索伦、锡伯、蒙古等官兵驻防。自1762年至1771年,先后有察哈尔、索伦、厄鲁特、满洲各地所调官兵连同锡伯官兵共一万余人携眷进驻伊犁各地。伊犁锡伯族军民是从盛京(沈阳)所属的15处拣选,于1764年4月分两批西迁,于翌年7月抵达伊犁。从盛京所属各地移驻伊犁的锡伯族男女老少实为5050名。(10)1764年后,锡伯族形成了小聚居、大分散,东北、西北分居的局面。留居东北的军民继续在辽宁、吉林等地或屯垦,或驻防,或被遣征战,而西迁的5000多军民肩负戍边屯垦的历史使命。自1766年始,部分官兵开始派往塔尔巴哈台地区换防;1771年,又开始了换防喀什噶尔等地的使命。但更多的官兵却驻守伊犁河以南地区的卡伦、台站或从事其他公务,巡查哈萨克和布鲁特边界,参加平定内乱,抵御外侮,为伊犁乃至新疆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19世纪20年代,英殖民主义者支持流亡在中亚浩罕的小和卓霍集占之堂孙张格尔进犯新疆南部。

张格尔多次纠集布鲁特进行劫掠,而喀什噶尔官兵几次出击皆失利。于是,1824年10月,道光皇帝下诏以伊犁将军庆祥,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1825年11月,锡伯营总管额尔固伦带领锡伯官兵500人翻越冰达坂驰赴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将原换防喀什噶尔之锡伯营驻防兵300人也归总管额尔固伦带领,锡伯官兵配合各路官兵,与敌血战,至1826年,在喀什噶尔浑巴什河决定性战役中,锡伯官兵800人背水一战,打败了敌兵。最后,于1828年1月,锡伯官兵配合清朝各路官兵在喀尔铁盖山与叛军交战,最终总兵胡超、段永福,锡伯马甲讷松阿、舒兴阿等奋勇上前,活捉了张格尔。1828年6月,张格尔被解送到北京处死。清朝平定张格尔叛乱,给支持张格尔叛乱的中亚浩罕势力以沉重打击,并挫败了英帝国主义企图利用张格尔侵略我国西北的阴谋。

咸丰末年(《恰克图条约》未订之前),沙俄军队侵袭我伊犁边界,首犯博尔霍吉尔卡伦。伊犁将军派官兵4000人,其中指派锡伯营总管德格都,带领本营官兵500人,与各营官兵一同开往博尔霍吉尔地方与俄军作战。为维护祖国边防,锡伯官兵冲锋陷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抵御了沙俄的入侵。后因中俄恰克图谈判开始,双方才停止战事。

面对外敌入侵,锡伯族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维护祖国西北边防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