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时间:2023-11-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我国西南山区的重庆市为例,据《重庆市统计年鉴2010》,截至2010年重庆干线公路总里程突破8 000 km,伴随公路的快速发展,极端降雨诱发的公路地质灾害也呈快速上升趋势。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迫切需要结合我国山地公路的工程实际,对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及规律,并对各主要路段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据统计,我国的山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内,那么中国山区的面积要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 3以上。山地具有相对复杂的地质结构,因此往往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继续强降雨”“大暴雨”“持续干旱后降雨”等极端气象频繁出现,尤其是极端降雨事件诱发的地质灾害给山地公路的通行带来了巨大困难,如何应对极端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山区公路交通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山地公路维护与保通需要解决的急迫问题。

以我国西南山区的重庆市为例,据《重庆市统计年鉴2010》,截至2010年重庆干线公路总里程突破8 000 km,伴随公路的快速发展,极端降雨诱发的公路地质灾害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如2007年重庆多次遭受连续暴雨袭击,特别是7月16日至20日的暴雨,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南岸、沙坪坝、九龙坡、北碚、江津、璧山、铜梁、合川、綦江、大足、荣昌、万盛等区县受灾极为严重。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沙坪坝区24 h内降雨量达266.6 mm、璧山县达260.5 mm,均为重庆有气象记录的115年以来历史最高值,暴雨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公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毁。

山地公路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地公路沿线及路堑边坡范围内由于地质作用斜坡体所处的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公路损毁或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和事件,它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对立统一而形成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灾情。因此,研究地质灾害活动规律,并对其进行防控就需要从上述两个基本属性入手。但在以往的地质灾害研究中,相关专家学者仅将其作为一种地质动力活动,主要是研究其自然属性,预测评价也多从内外影响因素入手,着力于研究其形成机制、诱发条件及发展规律等,度量的指标多为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程度,而对地质灾害的社会属性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破坏效应、防治效益等研究力度不足[1]。然而,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在充分探明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后对所有灾害点采取有效地工程防护设施尚有难度,而确保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现象或事件对人类不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更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保险等防减灾企业,都迫切需要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从而作出防减灾决策,通过管理的手段尽可能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上述要求,促使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研究工作在继续深入分析灾害活动规模、强度、频次等自然特征的同时,还需要调查危害区人口、工程、资源、资产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各类承灾体对灾害的敏感程度和抵御能力,并把二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一个独立灾害体或一个地区发生灾害活动的几率和可能产生的破坏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逐渐兴起的地质灾害风险研究[1]

一般认为,针对不同目的或服务对象,可进行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根据地质灾害评价范围或面积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可分为点评价、面评价、区域评价三种基本类型[2]。其中,点评价需要的基础信息量最为详尽,定量化程度最高,所得评价结果针对性强,结果最为准确细致;而面评价和区域评价相对较为模糊,多用宏观性描述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最终评价结果只能为区域范围内的整体防灾减灾决策服务,不针对各个具体灾害点。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针对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但专门针对公路、铁路、水利、能源输送等生命线工程沿线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较为少见,研究某种诱发或致灾因素(如极端降雨)导致山地公路等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的课题尚未见诸报端。就山地公路地质灾害而言,按照区县行政单位进行路段划分后,待评价路段从数千米到上百千米不等,且评价范围仅限于公路及其两侧斜坡体,有关灾害评价的基础资料易于收集,这种情况下若按点进行评价将过于复杂,进行面评价或区域评价则结果太过粗略。因此,前文所述三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基本类型在评价范围、基础数据特征及评价精度上与公路等线性工程不相适应,为有效地开展公路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现阶段亟需建立一套适用于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风险评价的理论方法体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迫切需要结合我国山地公路的工程实际,对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及规律,并对各主要路段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基于此,在导师刘东燕教授的指导下,以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三峡库区极端气候衍生公路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为支撑,依托课题组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地质灾害相关调研资料,拟以“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为题进行博士学位论文撰写,旨在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服务于山地公路等大型等线形工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干线公路建立监测网络、制定应急措施并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工作基础,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