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基于心规双治的合辙管理方式的探研

对基于心规双治的合辙管理方式的探研

时间:2023-11-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列车驾驶员而言,规约心因是其驾驶工作进行的基础;良好的规约心因是列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保障,是其充分发挥其技术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对列车驾驶员的管理者的规约是自上而下的,而对列车驾驶员要求的是自下而上的。实际上,心治管理方式的中枢神经就是心理规约与品德规约的并和。

7.3 对基于心规双治的合辙管理方式的探研

7.3.1 对心治管理方式的内在机理的探究

如何使列车驾驶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持久的敬业精神,是铁路列车驾驶员的管理者们极为重视的问题。事实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持久的敬业精神不仅是列车驾驶员优质服务的根本动力,也是他们终身安全驾驶的坚实基础。事实上,心治管理方式是一种可以使列车驾驶员拥有良好的心理、职业道德,以及持久的敬业精神的很好的管理方式。心治管理方式以其内在机理性规约着列车驾驶员对良好的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建立,以及列车驾驶员对持久的敬业精神的形成。下面,我们就探研一下这种管理方式的内在机理性,即心治管理方式中枢神经的内涵。

所谓心治管理方式是提高列车驾驶员自身的道德水准,并以这样的道德水准为根本、为主导,通过对列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的自觉性的唤起,实现列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基于心理与道德的方式来管理列车驾驶员的列车驾驶工作。实际上,唤醒和提升被管理者的心理与道德的自觉性是需要管理者具有高水平的心理与道德培育的感召。唤醒和提升被管理者的心理与道德自觉性所使用的管理工具绝不应该局限于制度管理,而更应该包括心理与道德培育和感召。心理与道德培育和感召是一种良心的培育和感召、精神的培育和感召、情感的培育和感召,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无形管理,因而比制度管理具有更深刻、更持久的内在力量。

众所周知,通常正常人的心理、思维与行动是由自己来支配、主宰的。但是,人的这种支配、主宰恰恰是以人的主宰被主宰为条件、为基础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人的心理、思维和行动虽然可以被自己所主宰,但这时的主宰已经没有价值了,已经没有意义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人的心理、思维与行动的主宰者本身进入社会或被纳入社会,或者进入范畴或被纳入范畴,那么人的主宰必将要被社会或被范畴所存在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条条框框、方方面面所约束、所限制、所主宰。这就是笔者提出的所谓的主宰被主宰原则。心因是心理、智能、德性的总和。人的心因可以规约人的思想或行动,但人的心因也要被规约。或者说,人的心因是在被规约的基础上或被规约的条件下来实现规约的。之所以是这样,是由主宰被主宰原则所决定的。这里的“规约”是限制或约束的含义。笔者把限定或约束人的心因,或者人的心因被限定或被约束的情况称为规约心因;而把人的心因所具有的限定或约束,或者人的心因产生的限定或约束的情况称为心因规约。这里的“规约”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

简而言之,所谓规约心因是指对人的心理、智能、德性等方面的特定性的期望、要求或限定、约束。所谓心因规约是指人的心理、智能、德性等方面所存在的特定性的期望、要求或限定、约束。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规约心因与心因规约问题以及心治管理方式。

规约心因作为一种被限定化了或约束化的心因,是人立身之本、行为之基、发展之根。对列车驾驶员而言,规约心因是其驾驶工作进行的基础;良好的规约心因是列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保障,是其充分发挥其技术的基础。良好的规约心理是健康心理的基础,是列车驾驶员充分发挥其智能的支撑点,是其塑造优良品德的牢固基石;良好的规约智能是列车驾驶员健康心理的守护神,是其发挥优良品德的增效剂;良好的规约品德是列车驾驶员心理健康的强化剂,是其智能充分发挥的稳定剂。

对于一名列车驾驶员来讲,在良好的规约心理、规约智能和规约品德中,良好的规约品德显得更为重要些。这是因为列车驾驶工作虽然对列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有一定要求,但通常情况下只要列车驾驶员的心理是正常的就可以了,而列车驾驶工作对列车驾驶员的智能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是正常人的智商就行了。这样看来,一名列车驾驶员要想长期地、出色地搞好单调、乏味,甚至还比较艰辛的列车驾驶工作,其品德是不能太低的。事实上,品德太低的列车驾驶员很难长期地、出色地搞好列车驾驶工作。具有良好的规约品德的列车驾驶员通常具有良好的品德规约,而良好的品德规约正是保障列车安全行车与顺利完成列车驾驶任务的坚实基础,这正是一名列车驾驶员想长期地、出色地搞好单调、乏味,甚至还比较艰辛的列车驾驶工作的有力保障。实际上,良好的规约品德与良好的品德规约是铁路列车驾驶工作中心治管理思想的具体化的实现。铁路列车驾驶工作的心治管理的基本思想主张提高列车驾驶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和道德水准,并以此素质、水平和水准为根本、为基础,通过对列车驾驶员的职业心理与道德的自觉性的唤起,实现列车驾驶员的职业心理与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以心因的方式和道德的方式来搞好列车驾驶员的列车驾驶工作。

心治管理方式十分重视感召列车驾驶员的心理与道德情怀,从而使列车驾驶员在心理上、理智上、思想上和精神上实现忠诚、敬业、负责、创新等自觉自愿的心理与道德的意向和觉悟。所以,心治管理方式侧重于心理与道德层面的水平或标准,侧重于列车驾驶员心理与道德层面的唤醒和觉悟,对列车驾驶员的管理者来讲也是有一定的心理与道德层面的水平或标准规约的人。列车驾驶员与其管理者之间符合“主宰被主宰原则”,即列车驾驶员的管理者用一定的心理与道德水平或水准规约列车驾驶员,那么一定的心理与道德水平或水准也要规约列车驾驶员的管理者。这就意味着,对列车驾驶员的管理者的规约是自上而下的,而对列车驾驶员要求的是自下而上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不管是列车驾驶员的管理者还是列车驾驶员,都需要用心理与道德的尺度衡量自己,都需要用心理与道德的规约来约束自己,都需要自觉提高自己的职业心理与道德水平。在铁路列车驾驶工作中倡导和推行心治管理方式,其实质就是将人从机器部件的可悲身份中解放出来,还他们以人的尊严和主体地位,一旦如此,其心理上的、道德上的和精神上的能量将会不可遏抑地释放出来。实际上,心治管理方式的中枢神经就是心理规约与品德规约的并和。假如一个人不是管理者,那么心理与道德的缺失只是他自己的事;倘若一旦负有组织的使命,则这种心理与道德的匮乏与缺失,往往殃及的就不再是他自己了。

7.3.2 针对列车驾驶员的心规双治的合辙管理方式的探研

众所周知,单一的制度管理方式是过去及现今多数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方式,而单一的心治管理方式是过去及现今被为数不多的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方式。目前,单纯的制度管理方式是各企业最为普通和最为盛行的管理方式,而单纯的心治管理方式则是笔者刚刚提出的管理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全面而科学的心治管理方式是管理方式的最高境界与形式。就目前我国铁路行业中企业的条件和其方方面面的状况来讲,无论是实施单纯的制度管理方式,还是实施单纯的心治管理方式都不可能取得企业管理与运作在效率上与效能上的最优化。因此,我国铁路行业中企业管理方式与运作模式必须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就列车驾驶员的管理方面来讲,心规双治的列车驾驶员管理方式是一种易于实施和实现的管理方式,而且这种管理方式从理论上,其效率与效能都是可以取得较高的优化业绩的。这是因为心规双治的列车驾驶员管理方式有鲜明的特点和管理上的优势与优越性。

7.3.2.1 基于心规双治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界定

心规双治的列车驾驶员管理方式是一种将心因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合辙管理方式,该方式主张对列车驾驶员并举地实施凸显具有针对性的心因管理和凸显常规性的制度化管理。由于心规双治的管理方式具有心治与规治并举并融的合辙特性,因此,这种针对列车驾驶员的管理方式可轻易而有效地开展并实现心治补规治、规治补心治这样的互补互促的合辙性的管理。所谓心治是指基于心因的管理方式;所谓规治是指基于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心治是一个内在化的、简约性的系统管理方式,而规治是一种外在化的、庞大的系统管理方式。在心规双治的管理方式中,这两种或这两个系统管理方式既可以独立地运作与运行,也可以合辙地并行、并进、并融在一起运作与运行。简言之,既可合辙,同时也可合而不同、辙而又道。心因管理方式凸显着无痕性、内在性、软质性,而制度管理方式凸显着有痕性、外在性、硬质性。由于制度管理方式已被现今与过去研究、运用、运作得很透彻,而心因管理方式虽然是笔者新近提出的,且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管理方式,但在现今这样的社会中单一地、单纯地实施或运作心因管理方式其可行性还是较低的。因此,笔者这里重点研究的是针对列车驾驶员的心规双治的合辙管理方式。出于叙述的方便,这里,把针对列车驾驶员的心规双治的合辙管理方式简称为合辙管理方式。所谓合辙即把所要实施方面的管理与其他方面的管理,或其他管理方面的工作(任务)混合或组合起来的一种管理或工作形式。

7.3.2.2 合辙管理方式的有效性

“管理”在大家的心目中早已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实际上,管理是一个过程,对于合辙管理方式也是如此。在进行基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时,通常要对管理过程进行把控,让别人和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管理工作是一种组织过程,它绝不等同于命令或权利,利用各种方法处理好各个层次和方面的关系是管理的关键所在。合辙管理方式的有效性是指合辙管理方式的效果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事实上,这三点也是我们在实施合辙管理方式时必须考虑的三个基本点。同时,科学与恰当地进行合辙管理方式的实施内容和过程的规划与策划是确保合辙管理方式有效性的关键问题。

(1)合辙管理方式管理的效果:指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工作和其活动开展结果与预期目标吻合的程度。

(2)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效率:指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产出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工作和其活动开展投入之比。效率是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在完成应有目标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它实际上是“投入/产出”或“产出/投入”的比值,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单位产出所需要的投入低,或单位投入的产出高,说明效率高;反之则说明效率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通常都很关心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可能地使资源成本最小化。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不能仅有效率,还必须使管理工作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管理工作的效果。效果是一项工作或活动的成效与结果,是人们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的目的性结果。当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实现了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工作的目标,其行为就是有效果的。

在管理学中,效果和效率都是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评价,效果的概念侧重于主观方面,强调合乎目的的程度;效率的概念侧重于客观方面,判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应该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达到既定效果。也就是说,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不仅要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尽可能有效率。在考率效率的同时,我们必须时时兼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投入和收益。在效率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时时以效益为前提,衡量合辙管理方式的行为、价值和意义。

(3)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效益:指对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目标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如果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所产生的效益与投入并不相称,大而多的管理的投入只获得了小而少的产出,那么这种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也就不是有效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

7.3.2.3 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

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平的管理方式的水平。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有以下两个基本特性。

(1)效率趋高性。效率趋高性实质就是要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节约性与最优性。效率趋高性是指管理与被管理双方实现目的的效率显著性。效率集中体现在产出尽量趋大、投入尽量趋小,而二者的比值即效率尽量趋高。

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要求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在的合辙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工作内容,呈现工作内容和完成融合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在管理者淡出合辙管理活动的后续活动中,被管理者用于巩固和延伸工作成果的时间要尽可能少。为此,合辙管理的充分准备、良好的互动效应、持续的激励机制等要素都形成了一个合力,来一同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时间与精力的利用率或节约化。

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要求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绩效最优化,相对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投入来说,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产出要尽可能优质和有尽可能高的高效比。绩效最优化意味着管理者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质量的高效比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的水准,那是和众人的一般管理效率进行横向比较;就单次管理活动而言,无论在何等情况下追求更优质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高效比都是不过分的。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高度优良,而优良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策略则是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合理的、高效的重要途径。

(2)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形态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形态的丰富性和发展性是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另一个基本特性。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过程通常是个多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内在的主观性因素,即思想、观念、理念、心理和其外在的操作性能力,即维持管理的能力、互动生成能力、机智调控能力,以及被管理者内在的主观性因素,即主动性、积极性和其外在的参与能力,即与被管理者内容相关的心理、品德的基础、建构新的心品等,这些方面都要体现出优良的素质。事实上,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途径是千姿百态的,而且随着管理者个体的发展不断得到扬弃,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和发展。促成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有效的诸多因素并不是平均用力的,能展开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其个体素质的组合更充满变数。管理者的心理、品德、观念、知识结构、责任意识、管理的效能感、管理能力、管理智慧都对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有效性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这些因素组合的差异使得不同管理者之间的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千差万别,这些因素在个体身上的不同整合也使得单个管理者的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形态富有差别。此外,这些因素的协同耦合发展更带来了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形态的整体上的变化和发展。管理场境变量、管理过程变量和管理结果变量等都影响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有效性。其中,管理场境变量是指对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有影响的场境特征,主要包括管理者特征、被管理者特征、机班特征、企业特征等;管理过程变量是除了指对管理有影响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行为的特征外,还指管理任务或活动的特征;管理结果变量就是指管理所达到的效果。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过程变量决定着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结果变量,它是反映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变量,因为过程和结果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对应的,由一定的过程可以推知一定的结果,因此,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着重研究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

在每一个管理者创造性地实施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时务必做到:管理前的准备应该是充分的,管理时的组织应该是精良的,管理后的收效应该是全面的。当我们交替地在管理过程的局部和整体之间进行循环考量时,我们要求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结构在当下的条件下尽量是最优秀的,管理内容的预定和过程中的生成务必面向全体铁路员工,使其素质全面发展。

7.3.2.4 实施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基本工作

明确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掌握的被管理者的情况、确定有效的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的管理过程的管理和指导,这四点无疑是开展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基本工作。

1.明确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的有效确立是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开端。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者确立合理的、实时的管理目标,这一管理目标必须具备可行性、科学性、人本性,要符合我国铁路行车规章方针。

2.掌握被管理者心品等方面的情况

管理者要着重分析被管理者心理、品德、能力、接受管理的态度、接受管理的起点和他们所拥有的背景等,要细心分析背景情况,根据受管理者的实际状况和水平来实施有效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

3.确定有效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策略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开展的效果与成败直接受其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策略的影响。因此,能否确定出有效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策略是有效地实施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关键。

4.进行有效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过程的管理和指导。

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主要是指围绕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制订的管理规制。管理者以其高超的管理艺术和人格魅力,建立安全、和谐、协调的管理环境,有序地组织被管理者按计划完成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过程和任务,并能及时而巧妙地发现和纠正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高超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艺术是确保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做好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过程的安排和计划工作。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过程中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与管理过程可靠地实现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要有领导和组织能力。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应是被管理者的促进者,要使被管理者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要充分利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内容等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去实现对被管理者良好心理与品德的激发、思维的激活、工作活力的充分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才会有可靠的效果。在实施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过程中,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要引导被管理者、影响被管理者、感染被管理者,充分地把管理者的良好的心品、观念、思想和阅历与被管理者的见解、经验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在这种状态下,所完成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就是一种“共享”、一种和谐。在实施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过程中,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不仅要关注被管理者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培养被管理者学会关注,让被管理者不只是关注行车任务的完成,还要关注行车安全的保障。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就不可能呈现出较好的有效性与高效性,进而行车安全的保障工作也难以做得很好。

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有其进行的基本条件,被管理者方面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被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才能促成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的产生。

(1)具备现行列车驾驶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和一定的安全行车的经验积累。

(2)被管理者具有对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内容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和加工能力。

对于第二点,是需要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重点调整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第二点落实的情况将对能否实现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起决定性的作用。调整的结果就是要使尽量多的被管理者有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来参与管理,实现管理过程的互动。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中,被管理者的一切活动只有指向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内容才能“有效”。因此,判断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是否有效,我们往往从被管理者的心理、品德、情绪反应来检验。

在实施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时,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也是至关重要的。心因良好、热情、热心、幽默和可信任的激励性人格,对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的以成功为导向的态度,博学、有条理、灵活、适应性强的专业品行等都是一个优秀的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

在实施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前,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实施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具备丰富,甚至有时是创新的管理智慧,包括互动、指导、管理等方面的智慧。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内容即管理中介,它是让被管理者和管理者得以产生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中介因素。在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中管理中介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中介要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弹性。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可活化处理合辙管理方式管理的内容,可预备多种可施行的方案。

(2)生成性。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生成新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内容、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要素。这些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内容、管理要素都需要被及时地捕捉与利用。

由于体系化的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形式的建立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其施教标准、适合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对象、所涉及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内容也是个变数。我们只有以求实的、动态的和创新的方式才能捕捉到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规律,才能科学地、完整地建立起有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体系,进而较好地满足机车驾驶工作及其安全保障的需要。

7.3.2.5 章程与计划

章程与计划是实施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工作的规约。从字面上看,章程与计划是一些规约性的文字或条款;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资源、情况、责任、策略、规章、方针、路线等,以及为实施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所采取的行动章程及措施文件。

7.3.2.6 组织与领导的方式

仅有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章程与计划,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工和协作。为了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和协作被称为组织。具体来说,组织就是为了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而在其内部达成的一种高效的人与人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组织工作包括分工、构建部门、确定层次等级和协调等活动,其任务是构建一种工作关系网络,使组织成员在这样的网络下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通过有效地组织工作,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协调组织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更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也称为指导,是指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对组织提出的目标作出贡献,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激励、采用合适的领导方式、沟通等。即使章程与计划很好,明确了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也明确了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的途径,也有了高效的组织结构,但并不意味着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目标。组织是由人构成的,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怎样才能让人们有效地按照组织的要求一致地向着目标努力,这就涉及到领导的问题。所以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中“领导”就意味着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来影响下属,让人们把自己的动机和目标跟组织的目标协调起来,从而有效地形成一种实现组织目标的合力。这就需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有效的气氛或氛围。因此,关于建立良好的有利于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氛围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实际上也是领导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的管理工作之一。

7.3.2.7 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管理工作中负有责任的人。作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必须直接参与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管理者是组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决定着所实施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工作的成败和效果。可以这样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成功管理的重要保障。按照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和专业性质的不同,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两类。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综合管理者是相对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专业管理者而言的,是负责管理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若干类乃至全部活动的管理者,如企业方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领导等。他们不是只负责一项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而是统管包括全局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全部活动或至少是其中的几类活动。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专业管理者是指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仅负责管理某一类活动的管理者。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对其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划分成三个方面,即操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能力)和思维能力(战略能力)。这些能力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

(1)操作能力。它与一个人所做的具体工作有关,是一个人运用一定的知识来完成某项组织任务的能力,包括方法、程序和技术。

(2)人际能力。这种能力涉及管理人员和与之接触的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与他人共事、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领导、激励、排解纠纷和培养协作精神等。

(3)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将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看成是一个整体,洞察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整个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各个部分应如何互相协调来实施和完成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能力。

对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人员,这三种能力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低层管理者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是操作能力和人际能力;中层管理者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人际能力和思维能力;高层管理者最需要的能力是思维能力或战略能力,这是保证他们工作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活动是制定战略和推进战略管理,以保证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整体的有效性。

7.3.3 合辙管理方式的重要管理特性的研究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特性问题的研究是研究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特性。三双性和绩效性是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特性中最为凸显的两个特点,下面我们予以重点性的研究。

7.3.3.1 三双性

所谓三双性是指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是双核心的、双体的、双向的管理。

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搞好合辙管理方式管理工作的第一双。

(1)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基本核心的。事实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严重影响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工作成败与否的主要因素。在基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中一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实施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领导者职能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进行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过程中,管理者千万不要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否则将会严重地影响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管理效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中一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具体地说就是要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之间的协作关系、指导与被指导之间的融洽关系。

(2)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基本核心。管理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不同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往往采用程序类似、内容具有某些共性的管理规约,比如计划、章程等,人们对这些管理计划、章程等加以系统性归纳与定约便形成了管理制度。所谓管理制度是指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内容所作的理论性、条款性概括与制定,是人们对管理过程及其实现活动所构建的体系性的机制。章程与计划的内容、组织与领导的方式是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

依据合辙管理方式的双核心特性我们可以在管理工作中直接地、有效地实现心治与规治的互补,进而可明显地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工作中的第二、第三双是指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制度中的考核是双体双向的。所谓绩效考核是为评价提供事实的依据,考核是用一定的方法对员工绩效进行客观的描述过程;绩效评价是通过确定的标准比照员工的行为,并对员工的行为给予评价。这种评价的标准是以员工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为依据的,通过这种反复的评价、修正过程,最终促进员工的行为能够得以改善,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所谓双体是指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制度不仅包括评估考核的规定、考评基准、考核表等有利的书面作业,即评估考核的“硬体”,而且包括考核方法、技术(面谈技术)、专门知识、考评的内容统一等无形的一面,即评估考核的“软体”。在以往的评估考核中,员工并不清楚上司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上司究竟用什么尺度来考核自己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对考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一种以主管为中心的单向考核。所谓双向是指双向沟通。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中不仅更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而且让员工参与到考核中来,进行自我考核、自我陈述。针对各项考核要素,在“考核表”中的专栏里,将“自我评价”和“主管评价”相对应地排在一起作比较,从而体现一种双向沟通。而双向沟通型的评估考核最具体的模式是面谈指导。负责考核的主管必须掌握面谈指导的技巧。通过有效的双向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绩效的改进,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7.3.3.2 绩效性

绩效性是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特性中最为凸显的特性之一,下面我们予以重点性的研究。所谓绩效性是有绩效的属性。基于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是一种凸显绩效性的管理。

1.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含义

由于绩效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对象,甚至不同工作、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含义。同时,人们对于绩效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也有不同的理解。而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指的是结果、是贡献,是员工带来的价值,即绩效是员工的工作结果,是对企业的目标达成具有效益、具有贡献的部分。

所谓合辙管理方式的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是防止员工绩效不佳和提高其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不仅强调绩效的结果,而且重视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它是一个由绩效计划、绩效追踪、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面谈构成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有效的绩效管理会给日常管理带来巨大的效益。如果绩效管理方式运用得当,企业的基层员工、各级管理人员乃至整个企业都会受益无穷。

2.合辙管理方式的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不仅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还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绩效管理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工作层面形成不同的系统。定义绩效、绩效实施、绩效考评和绩效反馈这四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绩效管理的循环。合辙管理方式的绩效管理系统就是由这四个环节所组成的。

(1)定义绩效。定义绩效即界定绩效的具体维度及各维度的内容和权重,也就是让各层次的员工都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这是进行绩效考评的基础,也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这个部分中,工作说明书为定义绩效的内容提供一般意义上的支持,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为定义绩效确定明确的方向。这种方向性(通过加大某一维度的权重实现)要求定义的绩效保证员工努力的行为和方式与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相一致。在定义绩效时,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的实现状况以及合作意识应该成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对实行团队管理的绩效定义为小组的绩效。

另外,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影响定义绩效。比如当一个企业有从内部提升的惯例或政策时,对于各层次管理者而言,工作绩效考评中必然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开发下属的能力。

(2)绩效实施。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实施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完成绩效目标的过程。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辅导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管理者还要根据绩效管理实际运行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滚动调整。在整个管理绩效实施期间,管理者都要对员工进行不断的指导和反馈。

(3)绩效考评。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考评是绩效管理系统的主体部分,表现为在定义绩效的基础上制订出一个健全合理的考评方案并实施绩效考评。考评方案主要包括考评的内容、考评的方法、考评程序、考评的组织者、考评人与被考评人以及考评结果的统计处理等。其中,设计出可行的考评表格,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技术。

(4)绩效反馈。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反馈是指向员工本人反馈对其工作绩效的考评结果,是为了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但在绩效管理系统中,反馈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客观、合理的考评结果可以真实地说明员工达到组织所期望的标准的程度,而不足之处经过分析,即可以成为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同样,员工绩效的考评结果可以使上级了解该员工的优缺点和个人特长等,管理者根据考绩中获得的信息与员工进行面谈,并对员工进行适当、明确的指导,可以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实现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另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对反馈绩效的方式、重视程度都有很大影响。

以上四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绩效管理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所得到的绩效评估结果具有多种用途。首先,绩效评估的结果适用于员工工作绩效和工作技能的提升,通过发现员工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技能上的差距,制订有针对性的员工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其次,绩效评估的结果可以比较公平地显示出对企业所作贡献的大小,据此可以决定对员工的奖励和报酬的调整。此外,通过员工的绩效状况,也可以发现员工对现有职位是否适应,根据员工绩效高于或低于绩效标准的程度,决定相应的人事变动,使得员工能够从事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性质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含义决定了绩效的性质,下面是其基本的性质。

(1)多因性。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多因性是指一个员工绩效的优劣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制于主、客观多种因素。它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工作特征因素影响,也与组织的制度和机制有关,同时更受到员工的工作动机、价值观的影响。

(2)多维性。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多维性是指需要从多个维度或方面去分析与评估绩效。比如,考察一个列车驾驶员的工作绩效,通常,我们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综合考虑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三个方面的情况,而这三个维度分别包括许多具体的评估指标,构成了一个多维的、立体的评估体系。

(3)动态性。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动态性是指绩效不是一成不变的。绩效不仅会随着员工的激励状态、技能水平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绩效必然是一个曲线,原来较差的绩效有可能好转,而原来较好的绩效也有可能变差。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估一个人的绩效表现时充分注意绩效的动态性,用发展的观点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固定思维来看待有关绩效的问题。

(4)权变性。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绩效的权变性是指根据组织和企业的现实需要,确定最合适、最容易操作、最具有效益的绩效内容,以取得组织效益的最大化和个人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绩效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范畴,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管理者和员工对人性的认识不同,反应在对工作的评价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以激励员工潜能的发挥。

7.3.4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和谐管理问题的研究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和谐管理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因此,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和谐管理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并不在于管理,而是如何获得“和谐”。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激励受教育者,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和谐管理就是一个不断激励被管理者的过程。通过激励,使被管理者感到自己的工作被肯定,并且产生荣誉感和满足感,进而为实现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也正是通过员工的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

积极的激励是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和谐关系的一个桥梁,通过这样的管理途径,达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满意的良好效果。

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和谐管理是一种能够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上传下达、沟通顺畅的管理。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管理者要想使被管理者受到高效率、高效果的管理,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传递清晰的信息,有效地驾驭被管理者。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要想取得管理上的成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与被管理者沟通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应该不带有任何偏见地听取意见、鼓励被管理者阐明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不要只懂得发号施令,而是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及时迅速地传达给被管理者,两者一同努力提高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工作绩效。

值得注意的是和谐并不等于完全一致,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丝毫矛盾和不协调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两个人,当他们的目标相同时,为了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要和谐管理,并不是要抹杀掉所有的不同和差异,让所有人达到同一个标准,而是求大同存小异。在涉及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上,要坚持原则,要求所有人达到统一,但在一些小事情上出现不协调时,要允许每个人保留他们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才是对人的充分尊重,也是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达到和谐管理的必要条件。

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管理并不仅仅只有单一化、单纯化的规约化管理。如果管理者只是单一的或单纯化的规约的严格执行者,则这样的管理者实际上只是一个监督者和控制者。为了实现和谐管理,管理者要和被管理者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的管理者根据不同的管理情景采取不同的策略,在管理规约中融入柔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性。柔性管理是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为基础的,它体现了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对人的尊重。因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心灵上是沟通的,从而易于实现被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从而易于充分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当在合辙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不再“以规约为中心”,不再单纯凭借条例采取约束、纪律监督和奖惩规章等手段进行管理,而是采用非强制性的手段时,被管理者就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时的管理与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会达到空前高的地步,并时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管理与工作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