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 平面型板架装焊工艺
8.2.6.1 纵桁、肋板及相似结构装焊工艺
纵桁、肋板或长条状平台等是底部和双层舷侧分段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结构一般为板材上安装扁钢(型钢)骨材,小组立装焊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底部分段、舷侧分段成形后的整体平面度,如图8.2-15所示。
图8.2-15 纵桁、肋板结构图
1)工艺流程
通常在平台上装配:拼板→划线→安装骨材→焊接→翻身、焊接→火工矫正。
2)技术要领
(1)分清纵桁、肋板艏艉、上下、左右标记(有对称要求);
(2)保证纵桁边缘直线度;
(3)骨材端口的相对位置要与板材齐准。
8.2.6.2 舱壁装焊工艺
舱壁是船体内部的主要结构,其结构形式通常是由板、扶强材、桁材等组成的平面型板架结构。舱壁按位置和功能分有横舱壁、纵舱壁、防撞舱壁、制荡舱壁等;按剖面形状分有平面舱壁、槽形舱壁两种。
主体结构上的横舱壁在分/总段制造和船台(坞)安装时,往往都是作为舷侧和甲板分段安装时的半宽和型宽的定位基准,故应注意保证横舱壁的完工精度。
图8.2-16 平面舱壁图
1)平面舱壁装焊工艺
(1)工艺流程。典型平面舱壁结构见图8.2-16。通常在平台上装配,其工艺流程如下:
拼板→划线→切割余量→安装舱壁构架→焊接→火工矫正→加装临时加强材。
(2)技术要领:
—若钢板厚度不一,应将平整的一面朝上放;
—首先划出由水平线、垂直线所组成的直角基准线。以直角基准线为基准,按图示结构位置尺寸分别划出相应的竖向及横向构件的位置线,同时划出相应的水线及直剖线。如图8.2-17所示;
—当横舱壁高度超过3m时,舱壁上下缘应设置二根水平基准线,供分段建造时测量定位用;
图8.2-17 横舱壁划线图
—采用数控切割的横舱壁零件,拼接后不再对其外形轮廓进行划线切割。
—根据外形轮廓线切割舱壁的余量,一般在舱壁的左右两舷处切割,下口余量不割,待安装定位时再切割;
—一般应先装小型扶强材,后装大型扶强材、水平桁材及焊接组合型材等。
2)槽形舱壁装焊工艺
槽形舱壁又称波形舱壁。由凹凸舱壁板和骨架组成。其剖面形状分为弧形、梯形、三角形和矩形等多种,尤以梯形槽工艺性最佳,其结构如图8.2-18所示。
图8.2-18 槽形舱壁结构图
(1)工艺流程。将钢板压制成单个槽形材,然后放在水平胎架上将其拼装成槽形舱壁,如图8.2-19所示。其工艺流程如下:
槽形舱壁胎架制造→槽形舱壁板拼装、焊接→划线切割→下墩安装焊接→顶板安装焊接→卸货板装焊→铁舾件装焊→加装临时加强材→完工测量,勘划基准线。
图8.2-19 槽形舱壁装焊图
(2)技术要领。关键是槽形板的加工。在中小型船舶中槽形板可以单一板材压出,大型船舶由于舱壁长度大于定尺板长度或压机的长度,槽形板必须分成几段。经内场加工后,在槽形板部装胎架上合拢,先定横缝再定纵缝,以调整由于板材轧弯时产生的折角误差。
8.2.6.3 甲板室围壁装焊工艺
甲板室围壁按结构位置分为外围壁和内围壁(即轻围壁)。外围壁作为强度构件而设置,内围壁一般是房间的分隔围壁,强度要求相应降低。按结构形式分,通常有平面围壁和槽形压筋围壁。围壁的高度就是甲板室的层高,根据船舶的大小有所不同。围壁大多为10mm以下的薄板,所以施工后较易引起各类变形。在施工中控制变形是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外围壁。
1)工艺流程
拼板焊接→部装划线(见图8.2-20)→构架安装和焊接→在围壁下口距甲板高400mm处,安装临时加强材→完工检验修正后送分段区。
图8.2-20 甲板室围壁划线图
2)技术要领
(1)应注意围壁的纵向昂势(舷弧)和横向抛势(梁拱)值的方向,围壁的上缘为正足端,下缘留有船台(坞)或总装修正余量;
(2)若围壁长度大于10m,而由两张钢板长度构成时,可以整体划线、装焊,但横接缝只拼不焊,离散后在分段上对接;
(3)若门、窗孔在切割阶段时割出,则应作相应加强;
(4)甲板室围壁由于板材较薄(≤6mm),一般不作火工校正,待分段制造、分段总组或船台(坞)安装后,再分别进行完整的校正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