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3 树脂传递模塑成形(RTM)
树脂传递模塑成形简称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手糊成形工艺改进的一种闭模低压接触成形技术,可生产出两面光的制品。国外属于这一工艺范畴的还有树脂注射工艺(Resin injection)和压力注射工艺(Pressure injection)。RTM的基本原理是将纤维增强材料铺放到闭模的模腔内,用压力将树脂胶液注入模腔,浸透玻纤增强材料,然后固化,脱模成形制品。其工艺原理如图15.3-5所示。
图15.3-5 RTM工艺原理图
RTM成形技术的特点:可制造两面光的制品;成形效率高,适合于中等规模的玻璃钢产品生产(20 000件/年以内);RTM为闭模操作,不污染环境,不损害工人健康;增强材料可以任意方向铺放,容易实现按制品受力状况合理铺放;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少;建厂投资少,上马快。
15.3.3.1 生产准备
1)原材料
(1)树脂体系。对树脂体系的要求:黏度较低(0.5~1.5Pa·s),对增强材料浸润性好,能顺利地、均匀地通过模腔,浸透纤维,快速充满整个型腔;固化放热低(80~130℃),防止损伤玻璃钢模具;固化时间短,一般凝胶时间为5~30min,固化时间不超过60min;树脂固化收缩率小;固化时,无低分子物析出,气泡能自行消除。
RTM工艺用的树脂主要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国产RTM专用树脂牌号和性能见表15.3-2。
表15.3-2 国产RTM专用树脂
(2)增强材料。RTM的增强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其含量为25%~45%(重量比)。常用的RTM增强材料有玻璃纤维连续毡、复合毡及方格布。
RTM工艺对增强材料的要求:铺覆性好,容易制成与制品相同的形状;质量均匀;容积压缩系数大,它对制品的机械性能和树脂注入压力影响较大;耐冲刷性好,在注入树脂时,能够保持铺覆原位;对树脂流动阻力小,易被树脂浸透;机械强度高。
(3)填料。填料对RTM工艺很重要,它不仅能降低成本,改善性能,且能在固化放热阶段吸收热量。常用的填料有氢氧化铝、玻璃微珠、碳酸钙、云母等。加入填料还会影响树脂的黏度,选用时一定要注意,保证黏度在0.15~0.25Pa·s。
2)成形设备
RTM成形设备主要是树脂压注机,由树脂泵、注射枪组成。
3)模具
RTM模具分玻璃钢模、玻璃钢表面镀金属模和金属模三种。
玻璃钢模具容易制造,价格较低,聚酯玻璃钢模具可使用2 000次,环氧玻璃钢模具可使用4 000次。表面镀金属的玻璃钢模具可使用10 000次以上。金属模具在RTM工艺中很少使用,一般来讲,RTM的模具费仅为SMC(片状模塑料)的2%~16%。
15.3.3.2 成形工艺
RTM成形工艺流程如图15.3-6所示。RTM全部生产过程分为11道工序,各工序的操作人员及工具、设备位置固定,模具由小车运送,依次经过每一道工序,实现流水作业。模具在流水线上的循环时间,基本上反映了制品的生产周期,小型制品一般只需十几分钟,大型制品的生产周期也可以控制在1h内完成。
图15.3-6 RTM成形工艺流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