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 低压接触成形工艺
上述RTM法及以下的袋压法、热压釜法,液压釜法和热膨胀模塑法统称为低压成形工艺。其成形过程是用手工铺叠方式,将增强材料和树脂(含预浸材料)按设计方向和顺序逐层铺放到模具上,达到规定厚度后,经加压、加热、固化、脱模、修整而获得制品。它们与手糊成形工艺的区别仅在于固化时需加压。因此,是手糊成形工艺的改进,是为了提高制品的密实度和层间粘接强度。
以高强度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和环氧树脂为原材料,用低压成形方法制造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已广泛用于飞机、导弹、卫星和航天飞机。如飞机舱门、整流罩、机载雷达罩,支架、机翼、尾翼、隔板、壁板及隐形飞机等。
15.3.4.1 袋压成形工艺
袋压成形是将手糊成形的未固化制品,通过橡胶袋或其他弹性材料向其施加气体或液体压力,使制品在压力下密实、固化。优点是:产品两面光滑;能适应聚酯、环氧和酚醛树脂;产品质量比手糊高。袋压成形工艺分压力袋法和真空袋法两种:
1)压力袋法
压力袋法是将橡胶袋放在手糊成形未固化的制品上,固定好盖板,然后,通入压缩空气或蒸汽(0.25~0.5MPa),使制品在热压条件下固化(其示意图见图15.3-7a)。
2)真空袋法
此法是在手糊成形未固化的制品上,加盖一层橡胶膜。制品处于橡胶膜和模具之间,密封周边,抽真空(0.05~0.07MPa),使制品中的气泡和挥发物排除。真空袋成形法的示意图见图15.3-7b,由于真空压力较小,故此法仅用于聚酯和环氧复合材料制品的湿法成形。
图15.3-7 袋压成形工艺示意图
1-模具;2-橡胶袋;3-铺层制品;4-进气口;5-盖板;6-密封夹;7-加热
1-模具;2-橡胶袋;3-铺层制品;4-抽真空;5-密封夹;6-加热
15.3.4.2 热压釜法和液压釜法
热压釜法和液压釜法都是在金属容器内,通过压缩气体或液体对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热加压,使其固化成形的一种工艺。
1)热压釜法
热压釜是一个卧式金属压力容器(见图15.3-8)。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上密封胶袋,抽真空,然后连同模具用小车推进热压釜内,通入蒸汽(压力为1.5~2.5MPa),并继续抽真空,对制品加压,加热,排出气泡,使其在热压条件下固化。它综合了压力袋法和真空袋法的优点,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高。热压釜法能够生产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高质量、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
图15.3-8 热压釜法示意图
1-模具小车;2-手糊铺层;3-橡胶袋;4-抽真空口;5-密封装置;6-压缩空气;7-模具车轨;8-压力釜
2)液压釜法
液压釜是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见图15.3-9)。体积比热压罐小,直立放置,生产时通入压力热水,对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热,加压,使其固化。液压釜的压力可达到2MPa或更高,温度为80~100℃。用油载体,热度可达200℃。此法生产的产品密实,周期短,液压釜法缺点是设备投资较大。
图15.3-9 液压釜装置简图
1-釜体;2-模具;3-支架;4-橡胶;5-未固化制品;6-密封圈;7-载热体(水、油)
15.3.4.3 热膨胀模塑法
热膨胀模塑法是用于生产空腹、薄壁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的一种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采用不同膨胀系数的模具材料,利用其受热体积膨胀不同产生的挤压力,对制品施加压力。图15.3-10为生产空腹制品的模具和预浸料铺层断面示意图,热膨胀模塑法的阳模是膨胀系数大的硅橡胶,阴模是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手糊未固化的制品放在阳模和阴模之间。加热时,由于阳、阴模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巨大的变形差异。使制品在热压下固化。
图15.3-10 热膨胀模塑法生产空腹制品组合断面示意图
1-制品;2-上模板;3-侧模;4-芯模;5-下模板;6-硅橡胶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