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铝合金船装焊工艺
铝合金船体建造工艺从本质上来说是与钢船建造相一致的,无论从采用的建造方法、建造程序、连接(焊接)方法和工艺以及焊接变形的控制、“水火弯板”工艺等基本上与建造钢质船体所采用的方法相同。然而每一种金属材料都有它的基本特性,因此,在制定建造工艺时必须充分考虑铝合金及其加工、焊接等基本性能。首先,要充分认识船体建造的关键技术,才能根据材料特性编制建造工艺程序和提出解决的措施。
1)船体建造方法
国内外铝船体建造方法不外乎正造、反造及回转胎架等三种建造方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整体或分段建造法,具体建造方法的选用主要依据船体结构情况及船厂施工条件。
2)精度控制
铝合金线膨胀系数大,导热性强,容易产生焊接变形,因此,如何保证船体的线型与建造精度显得尤为重要。日本建造铝合金船体有两点突出的经验:一是大量采用多种形式挤压材、大规格整体壁板;二是采用小线能量的MIG焊(熔化极氩弧焊),使施工简化、效率提高、变形减少。为减少变形,铝合金船体装焊时应采取的精度控制措施为:
(1)在胎架设计时采取反变形措施,使船体装焊后符合设计要求。
(2)根据船体不同部位的变形量,在不同位置设置数量合理的铝模板,使其与甲板或外板牢固地固定;上肋骨框架时,添加支撑角铝,在部分区域还需加压载,以控制变形,但同时应避免对工件设置过多和过强的约束,从而造成结构过大的预应力。
(3)根据不同部位,对甲板、外板、壁板等板架在长度与宽度方向加放适当的收缩余量。
(4)合理安排总装程序,扩大小合拢零部件,将全船的结构尽可能合成小合拢部件以减少总体变形量。板材零件拼板宜在平台上进行,便于采用MIG自动焊。在小合拢部件焊接完成后进行矫正,再将各个完整的小合拢部件先中间、后两侧与前后,上胎架组成肋骨框架和纵横舱壁,以作为船体纵骨与外板的支撑,这样的总装程序可使船体总体变形量较小。
(5)对焊后的部件必须采取矫正措施,采用成熟的矫正工艺技术。
(6)船体或上层建筑移位或翻身时,要充分考虑临时加强措施,使之保持足够的整体刚性,在移位或翻身时不致变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